家长们不要单纯以国家认可的资质或国家颁发的荣誉为标准挑选幼儿园。

最近那家众所周知的恶魔幼儿园,就有获得中国妇女儿童发展中心颁发“中国知名品牌幼儿园”称号,以及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颁发“优秀民办幼儿园”称号。

- 1 -

幼儿园小朋友语言逻辑性差,有时候会搞混现实和想象,小朋友一些没头没尾的话很容易被大人忽略。

要想保证孩子安全,大人一定要对孩子的词语保持高度警觉,比如:疼、怕、打人、坏人、不许说…

耐心鼓励孩子多讲,从或许是杂乱无章的话中去梳理孩子在幼儿园的经历,若有疑点,及时跟老师和其他家长小心求证。面对孩子没头没尾的话,千万不要对孩子说“小孩子懂什么”“瞎说什么”“不许乱讲话”…这样孩子会越来越不愿意开口。

要时常跟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由父母扮演孩子,让孩子扮演幼儿园老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遭遇。

-

微博网友 @冬雪苍穹:

我家四岁多送幼儿园二天 ,看监控,老师没有打过孩子,但孩子不要去,而且出现紧张就尿尿的情况,于是不再上幼儿园。

后来孩子说,没打他,但言语上有刺激到孩子。

报了美术课等,让他多接触小朋友 。孩子很喜欢,我觉得这样挺好的。

-

如果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一定是有原因的。那么,另一个问题是:孩子不上幼儿园,有没有问题?

- 2 -

孩子是不是必须上幼儿园?不上幼儿园会耽误孩子的能力发展吗?

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不上幼儿园或者迟上幼儿园,并不会给孩子带来任何不良后果。家长们担心的社交能力、合作能力,这些能力其实是在跟父母的关系中形成的,并非不上幼儿园就会缺乏这些能力。(关于这些能力的形成,我过去谈过很多。点击蓝色字体链接,可以通过索引阅读:链接 ①    链接 ②)

一个孩子即便小时候从未接触过其它小朋友,只要跟父母的互动足够好,完全不会影响他未来的社交能力。何况现实中,孩子即便不上幼儿园,也有很多机会跟小朋友们一起玩。孩子上幼儿园至少要3岁,得到较好父母养育的孩子,3岁才会具有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基本的表达能力,不会任老师虐待。如果确定身边有很爱孩子的幼儿园,孩子也很爱上幼儿园,那么送孩子去是水到渠成,很爱孩子的老师,也能给孩子更多种爱的体验。

如果身边没有高品质幼儿园,那么不如不上,即便没有肢体虐待,那些日积月累言行上的冷漠苛责和不耐烦,也会给孩子的童年笼罩乌云。

- 3 -

频频出现的恶性幼儿园事件,我呼吁政府放开幼儿园资质审批,不要干涉幼儿园自由市场竞争。让有志向自己办幼儿园的家长们可以自办小型幼儿园,各种家庭园在社区里开花,父母们有更多的选择,虐童的幼儿园就会越来越少。

几乎身边每个家长都抱怨过幼儿园难进,经常提前几年排名额,还要跟老师园长打点好关系。为啥?供小于求。

为啥供小于求,因为办幼儿园要想拿下政府审批,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难于上青天。在一个供小于求的市场,一个家长排队求幼儿园名额的市场,幼儿园会怎样对待家长和孩子:有个老师看着,让孩子活着进来活着出去就可以了。你要求无死角摄像头?你要求老师素质高充满爱?对不起,我家不伺候你,排队进园的多着呢。

每次出事,都呼吁政府加强监管,殊不知正是政府监管让行业腐烂。监管力度越大,行业越黑暗。

由政府审批的行业,公司跪舔政府,被政府盘剥的钱,加倍在消费者身上苛扣回来。没有政府管理的行业,公司要想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生存下来,就得跪舔消费者。亘古不变的经济规律。

只有自由市场竞争,才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选择更好的服务,自由市场才能产生性价比高、安全的服务。自由竞争,谁都能开幼儿园的社会,幼儿园不再跪舔政府,要想生存就得跪舔家长。

各种无死角监控,有机食品供应,有的教师还有心理学背景,任你挑选。还会有保险公司负责幼儿园安全保险,如果遇到意外会获得高额赔偿,保险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尽职调查,各种监控幼儿园的安全情况。完全放开监管,或许会有短暂的混乱,那之后必定是百花齐放的繁荣。

- 4 -

我在微博上说,不上幼儿园并不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结果,比如欠缺社交能力,欠缺合作能力等等,选幼儿园要选真正爱孩子的老师。引来两波评论特别有意思。一波是愤怒的指责我:虐童难道不是老师的错吗?你不指责恶人的罪行,不呼吁加强监管,却来指责家长?强奸都怪女人衣着暴露?他们如此愤怒,我突然理解了,他们渴望的是不用自我负责的世界:我不用费心考察、挑选幼儿园,我不用小心谨慎的关注孩子在幼儿园的状况,只要我把孩子往政府审批合格的幼儿园一丢,政府和幼儿园就应该全权负责我孩子的安全!还有一波是冷嘲热讽的:呵呵,幼儿园不上,小学不收的。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以为谁都有钱有闲全职在家带孩子?这波就更莫名其妙了,我逼你全职在家带孩子了?每个人的人生自己选择,我只是说出了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对你来说不现实,你不选择就是了,跑来这里冷嘲热讽急什么呀?现实是,有大把父母有条件自己带孩子,如果附近找不到安全的幼儿园,那么自己带完全没问题,不会耽误孩子的发展。

现实是,有大把父母关心孩子的安全健康胜过关心学籍,他们相信到时候总能够有办法解决问题,不是所有父母都跟你一样活在无助和担忧之中。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从事心理学研究近十年,创办「初心心理」

畅销书作家,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当当网与亚马逊正在热销。新书也将要面市♬啦

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

点击按钮,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