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曾说:“任何坏人都不是出于本人意愿成为坏人的。”我引用这句话并非在此为坏人辩护,而是想强调每个孩子天性都是愿意向好的一面发展的,只是有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而一天天变坏。


    对于这一点,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这并非是夸大其辞,而是实实在在的规律。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母亲爱虚荣,女儿也会这样。父亲好喝洒,儿子也会这样。父亲品德败坏,儿子也不会有好的行为。所以说,人之所以成为坏人,大多是父母教育不良的结果。


    现在,社会上没有专门培养孩子品德方面的机构,这个任务便自然而然地落在了父母的身上。那么,父母应该作为孩子什么样的榜样,便成了孩子成为好人或坏人的决定性因素。由于父母是离孩子最近的人,也是相处时间最长的人,是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地成为孩子好行为的引导者。


    有人说“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这种说法完全正确。如果父母严格要求自己,作孩子的表率,努力培养孩子的好品德,就会为孩子的美好前程创造条件。这样的父母是值得人尊敬的。


    有许多父母采用惩罚的方式对待孩子的坏行为,我认为这是不明智的。因为惩罚只有一种表面的、短期的作用,并不能让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他只是在父母的权威下暂时不敢做坏事,不可能使孩子从内心深处铲除不良行为的发生。


    我在教育卡尔时,总是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让他懂得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让他真正感到行善之中的快乐。


    有一次,卡尔在与小伙伴们玩耍时悄悄地拿了小女孩阿尔丽兹的一块糖果。在被发现后,卡尔还竟力否定。


   我知道这件事后立刻严厉地训斥了他:“卡尔,你知道自己是在做什么吗?你的行为是罪恶的偷盗行为。”


    可是,年幼的卡尔似乎并没有认识到这种行为的恶劣,他为自己辩解道:“只不过是一块糖而已,怎么谈得上偷盗呢?”


    我对他说:“你从小就开始读书,难道连这个粗浅的道理都不懂吗?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拿地别人的东西,就是一种偷盗行为。对于偷盗的可耻性本质来说,偷一块糖果和偷一袋金子没有任何区别。”


   一般来说,年幼的小孩子没有形成对周围事物的判断力,不能正确认识某些行为的本质,比如偷盗。他们往往不从性质上看问题,而是从量上看问题,认为拿得多才算偷,拿得少就不算偷。在这种时候,让孩子弄清楚事物的实质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卡尔明白自己的行为是偷盗时,羞愧得满脸通红,立刻去向阿尔丽兹道歉,并给她带去了一大包糖果。


    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我常常对他说“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必然会得到相应的报答。”我还告诫他:“学习为我们带来现世的幸福,善行则给我们带来上帝的嘉奖。”

 

点击按钮,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