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们总是这样被教育,工作很辛苦,赚钱不容易,要节俭,不能浪费。可是,你知道吗?这样的教育方式可能传递给孩子一种匮乏感。

  最近,有一篇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传得蛮热,《你的匮乏感将影响孩子一生》。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能生活得物质丰盛、精神愉悦。心理专家提醒,那么,请不要将你的匮乏感传递给你的孩子。

  A

  一个人的内心决定了他的行为模式,当一个人内心有匮乏感时,他又会有怎样的行为模式?

  我们的爷爷奶奶辈,他们经历了物质贫乏的年代,即便现在生活条件好多了,每个月有数千元的退休金,子女们条件也都不差,他们依然极度节俭:每天上菜场买菜,总是挑最便宜的;周末子女们约他们出去郊游,也多是被拒绝,嘴上说不喜欢出去玩,实质还是怕花钱。有人说,人老了,节约很正常,但探究一下深层原因,还是内心的匮乏感使然。

  有个朋友的父亲做生意,十多年前家产已达数亿。朋友还在读书时,有一回周末和妈妈逛街,两人花了两千多元买衣服,结果回到家,父亲勃然大怒,训斥她们败家。朋友说父亲年轻时候很穷,后来有机会赚到了钱,但一直非常节省。其实,这也是因为内心有匮乏感,所以与金钱的关系沉重,这样的人即使赚到钱也无法轻松享受,一花钱就觉得愧疚。

  内心有匮乏的人,一旦拥有权力,还容易变得穷奢极欲。现在,媒体经常爆出某某贪官贪污受贿上亿元,事后,很多人回忆,自己出身穷苦,对于金钱,有一种非理性的贪欲。

  你向孩子传递匮乏感了吗?

  B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丁雷说,前两天,他去上海聆听了心理学教授斯蒂芬·吉利根博士的讲座。“他说,大自然是很有耐心的,父母的问题如果没能得到解决,就会原原本本被孩子继承。所以,如果父母本身有匮乏感,就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将这种匮乏感传递给孩子。”

  对此,有人提出异议,现代家庭对孩子都宝贝得不行,可以说是要什么给什么,怎么可能传递匮乏感?丁雷说,很多情况下,父母在传递这种匮乏感时并不自知。

  比如,一位妈妈带孩子出去玩,孩子看见地摊上的一个小娃娃,吵着要买,妈妈不理解,家里有那么多漂亮的芭比娃娃,干吗非得再买这个质量低劣的娃娃,于是断然拒绝。在孩子的心里没有昂贵和廉价之分,只有喜欢和不喜欢之分,妈妈的断然拒绝,已经给她制造了一种匮乏感。

  父母在童年满足了孩子哪些方面,孩子未来在哪些方面就会流动而不执着,有自由去体验更高级的需求层次。安全感被充分满足的孩子,将来不会在婚恋中只敢要安全无害的人;物质需要被父母及时肯定回应的孩子,人生追求不会只停留在赚钱层面;一个各方面被充分满足和自由的孩子,自然绽放不可思议绚烂的一生。

  孩子的欲望是否要百分之百满足?

  C

  有人说,如果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是否孩子不可避免会产生匮乏感?对此,心理专家认为,其实,这和物质条件关系并不大,更与父母的心态相关。

  文章的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朋友,富有且修养好,在她的童年时代,大家物质都很贫乏,但妈妈总是保持生活中的美感,时不时给孩子们带回一些美好小玩意,从来不对孩子传递生活艰辛的沉重感教育,孩子们一直感觉内心富足流动,长大进入社会后,凭借自己的能力,过得富有而且有精神追求。

  也有问,对于孩子的欲望是否需要百分之百满足?孩子的欲求满足还是不满足,取决于你的能力和意愿。有能力也愿意满足,就轻松愉快地尽情满足,多多益善。丁雷说,当孩子提出的需要父母不能满足时,父母应该坦言自己做不到,而不是以孩子的要求不合理来拒绝。诚实的父母,即使孩子得不到很多满足,会知道那是父母的问题,不是自己不配得,未来依然可以通过工作赚取丰富物质生活。

  父母无论贫富,都可以给孩子传递:你的欲求很美好,你值得一切最好的东西。那么孩子未来自然会物质丰盛而且不执着奢靡。(商报记者 祝洁炜)

点击按钮,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