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时候就要把宇宙给他

“后来——嗯——地球出生了。”

我用这句话结束了我和女儿的早饭,我不认为继续讲下去是一件明智的事情,就像吃饭一样,孩子需要一段消化的时间。

在随后的几天里,我和女儿经常围绕这方面的主题聊天。我找来几个大小不同的球在客厅的地板上摆来摆去;有时候我当“太阳”,女儿当“地球” , 邻居的一个小孩当 “月亮” , 他们都沿着一条椭圆形的轨道旋转,而我则看着孩子高兴地转着,我们轮流当裁判,当我们三个人连成一条线的时候就要停下来,因为要有日食或者月食发生了,我还要不时地提醒他们不要转晕了,而他们总是要到笑得前仰后合直不起腰来才会停下脚步。这使我想到《孩子是管出来的》一书的作者卡尔威特说的话,“我一直认为,从小就能享受真理滋味的孩子,是最幸福的。”

我还告诫孩子:如果有人问你一个问题,宇宙和地球是同时产生的吗?你可千万不要说“是”。因为地球的产生比宇宙的产生晚了90多亿年,精确的数字谁也说不清,事实上也不用那么清楚,在宇宙和地球年龄这个问题上,误差数亿年并不稀奇,这就像说到我们的出生日期不用精确到毫秒是一个意思。你可以大概地认为,如果宇宙从产生到现在分成三段的话,地球到现在的历史只有最后的一段这么长。

我一直认为,在孩子小时候就要把宇宙给他,这样有助于孩子形成一种宇宙观,使孩子习惯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框架下考虑问题。可以做这样一个比喻,给孩子一个足够大的房间能够放得下他不断增加的东西,从而避免频繁的搬家,因为,搬家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如同宇宙的产生一样,地球的产生也是一个奇迹。前些年惹了不少麻烦的爆竹,最近,在一些城市又被有限度地放开了。爆竹是个很有意思的玩意儿,除了不懂事的孩子,几乎人人都喜欢,另外, 它还可以比较形象地向孩子比喻宇宙大爆炸时候的场景。 “砰” , 随着一声巨响,爆竹被炸成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碎片,这些碎片裹挟着烟尘飞向四面八方。

“你可以把宇宙大爆炸看成是你点燃了一只爆竹,”我把手放在女儿的头上,“所不同的是,宇宙大爆炸要比你的爆竹的威力大多了。”

“那次宇宙大爆炸当中的极少部分形成了我们现在说的太阳系。事实上,在太阳系这个范围内所有的碎片烟尘加在一起的百分之九十九的物质都最后汇集在太阳那里。”我想强调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这样的思想,

于是, 我又说, “地球不过是另外的百分之一里面的一小部分。 ”

关于太阳系最初的情形有着各种各样形象的描述,这些都是孩子非常喜欢听的话题。

据说,在大爆炸发生后的很长很长的时间里,宇宙中散落着大大小小的碎块和爆炸尘埃,后来,一些较小的碎片和尘埃逐渐被邻近的一些较大的碎块吸引过去,或者是它们在宇宙中横冲直撞的时候自投罗网,使得一些较大的碎块越来越大,这样就形成了一些星球,有一些我们现在管它们叫恒星,而按着一些固定的轨道围绕着恒星旋转的星星,我们管它们叫行星,围绕着行星旋转的更小一些的星星,我们管它们叫卫星。就像你现在知道的,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亮是卫星。

有人认为,很久很久以前大约是46亿年以前,有一颗像火星大小的星体,一不小心撞上了地球,把地球敲掉了一大块,结果,被撞碎的这一大块还有一些小碎块,又重新聚合在一起,就成了我们现在天天能看到的月亮。

据分析,组成月球的大部分材料来自地球的地壳,而不是地核。顺便说一句,这个理论总是被认为是最近提出的,而事实上,它最初由哈佛大学的雷金纳德·戴利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关于这个理论,最近人们已经不大重视它了。

在之后的5亿年里,年轻的地球继续受到彗星、陨石和其他碎块的撞击。如果你看到月球表面那些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环形山,你就知道地球也不会幸免于被其他星体、陨石或其他宇宙碎片敲敲打打的痛苦岁月。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蓄满海洋的水,还产生了成功形成生命所必不可少的其他成分。那段时间地球处于一个极不友好的环境之中,所幸的是,这个满天下着石头雨的过程逐渐减弱,以至慢慢平息了下来。

同样安静下来的不光是地球,还有整个太阳系。在漫长的过程中,那些大大小小的碎片和尘埃都逐渐地被他们周围比较大的天体吸引了过去,并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样子。

我们现在所说的这一切都基于一种在1979年提出来被称为“宇宙膨胀”的理论。这主要归功于一位年轻的粒子物理学家,他的名字叫艾伦·古思。

古思当时在斯坦福大学工作,那年他三十二岁,他自己承认以前从没有作出过很大的成绩。要是他没有恰好去听那个关于大爆炸的讲座,很可能永远也提不出那个伟大的理论。而开那个讲座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个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只赢得“同情”的罗伯特·迪克。

讲座对古思大有帮助,尤其是从那之后他就对宇宙的形成产生了兴趣。所以,你要记住,如果你想有所成就,你就要对任何科学的“新玩意儿”抱有兴趣。

对于一些“新鲜玩意儿”,孩子具有天生的兴趣,主要问题是大人缺乏正确的引导,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点击按钮,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