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网络暴力?我这里的定义是,在网络上攻击与自己素不相识的人,且表现出强烈的恨意,这是本文讨论范畴的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有两种经典的呈现形式。第一种是网络道德暴力,第二种是对不同观念的暴力。

第一种:网络道德暴力

当媒体爆出一些不道德事件的新闻,很容易引发集体暴力宣泄。例如,老人寒冬里在外捡垃圾吃,说儿子有房有车,却嫌弃自己不让自己进屋;儿子因为妈妈不肯买玩具而掐住妈妈的脖子。由于中国记者的心理发育水平大多也处在偏执分裂期,没有客观探索事物深层真相的意识,往往内心带着道德评判就把片面的新闻爆出,然后引发大量网友的道德声讨,例如:“不孝父母,畜生不如”;“这样的白眼狼生出来就应该掐死”。这些仇恨的级别,经常到了恨不得对方去死的地步,而对方只是个自己根本不认识更不了解、对自己没有过任何实质伤害的人。

那事实真相是什么,我们不知道。由于网络经常爆出新闻然后又剧情大反转,一些人已经有了意识:这背后也许不是那么简单。世界本身就是多层面的,有因有果,尤其是亲人之间,发生什么都是因果相报。一个家庭里面,没有成年人会是单纯的受害者或者纯粹的加害者。在外捡垃圾的老人,真的是儿子不让进屋吗?如果真的是儿子不让进屋,那么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痛苦的过往,让亲人之间无法同处一个屋檐之下?例如,曾经有新闻报道,一个老人有五个女儿,个个温饱无忧,却都不肯赡养他,他感到老无所养非常可怜,于是找记者伸冤。后来剧情大反转:原来老人年轻时,曾经性侵五个女儿。

亲子关系里,孩子情绪上怎么对父母,精准地反应了父母平时情感上怎样对待孩子。很多尊重孩子的家庭,即使穷得买不起多少玩具,孩子也心满意足,尊重父母。如果孩子会因一个玩具引发过度激烈的情绪,那这个情绪从何而来?究竟是平日里怎样痛苦的亲子关系,才累积了这么多强烈的情绪?如果能看到全部的真相,我们就无法纯粹地同情谁,仇恨谁,只能说,这是一个不幸的事实,而且是成年人自己一手为自己创造的现实。

强烈的仇恨,不需要事实,只需要伺机寻找一个仇恨的宣泄口,而且从“道德”这个宣泄口仇恨攻击别人,是安全的。在强调“百善孝为先”的国度里,关于“不孝子”的新闻,成了最佳宣泄口。

我们通常理解的仇恨,如美国经典西部片里,你掠我土地伤我女人,我追踪万里也要报仇,这叫尊严,是对恶的制约。而网络道德暴力的仇恨,针对的却是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

可能有人说,这也是对恶的制约,对道德的捍卫啊。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首先,这些暴力建立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何谈道德?其次,心怀善意希望这个社会更加美好的人,会反思悲剧事件的因果,希望能做一些真正有用的事情让社会更好,而不是简单地批判。比如看到“不孝子”的新闻,可能会引发自己反思对待孩子的方式,警醒自己是不是在做道德上的怨男怨女,避免酿造苦酒,这才是真正的扬善去恶——觉察的是自己的心中的“恶”。

例如一个新闻中,2000年时,德国人普方一家四口在南京被来自江苏北部沭阳县四个失业青年入室抢劫并且灭门,普方的妈妈和德国朋友们没有单纯地仇恨凶手,而是思考悲剧何以发生,结果发现那里的人太穷,没有机会受教育,于是创立了一个基金来改变该地区的生态。他们用尊严和善意,最好地纪念和荣耀了逝去的人。

那么核心问题来了:网络道德暴力的仇恨,究竟从何而来?

这里我们要用到精神分析中的一个名词:“反向形成”。反向形成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指的是潜意识的渴望和意识上的表达正好相反。它来自意识和潜意识的分裂——因为自己人格中有一部分,意识不能接受,所以要分裂开来。

用直观、容易理解的方式说,就是:一个人过于强调、宣扬什么,正是因为他缺乏什么;一个人过于禁止、压制什么,正是因为他内心渴望什么。

例如我刚上大学时,我们系安排了一个院士、物理学界的老前辈给我们讲座。本以为他会讲一些对物理学的洞见和喜爱,讲讲物理学的魅力,鼓舞一下我们这些懵懂地把物理学选为专业的新生。结果他讲的是各种生活中的小事,例如:他家的兔子不爱吃草,居然爱吃肉;“现在的学生们太开放了,在学校里就卿卿我我、勾肩搭背,实在不像话”——感叹世风日下。当时听着就觉得好笑,跟旁边的同学开玩笑说:“这老先生年轻的时候肯定是书呆子一枚,没好好谈过恋爱,现在老了,就像兔子一样不肯老实吃草,也想尝尝肉的滋味,可惜老了也没机会了,于是对年轻情侣各种羡慕妒忌。”(这里插播一段自恋:我从高一开始,自己分析解读各种现象,初具精神分析视角的意味,果然是必然走上这条路的人。)

用此方法暴力分析那些大力宣扬贞洁观的人,其实内心是多么渴望性解放。但因为意识不允许,所以愈发认为自己很贞洁,看别人则怎么看怎么淫荡。

其实每个人都渴望亲密、忠诚的伴侣关系,也渴望性的自由。过度强调忠诚的人,是在防御自己对性自由的渴望。同理,性关系过于开放的人,是在防御自己对亲密、忠诚的渴望。而自我功能好的,也就是意识和潜意识分裂较小的人,能在这两种渴望中找到相对平衡的方式。

至于“过度强调什么,正是因为缺乏什么”,这个很好理解:看看CCTV每天在宣扬什么,你懂的。

有句俗话说,“秀恩爱,死得快”。过度、刻意秀恩爱的人,很可能是潜意识已经对这个关系有很多不满,很想表达愤怒,但是意识上不允许攻击性出来,于是加大力度秀恩爱。这是个经典的反向形成。

回到网络道德暴力,那些一看到“不孝子”新闻就暴跳如雷、恶毒咒骂对方的人,内心世界是怎样的呢?使用一下精神分析的视角,很容易推测:这样的人,与父母的关系或者与孩子的关系,一定非常不好。

很多人与父母的关系表面和谐,可内心深处对父母的恨意却暗流涌动,若不允许自己意识到这个恨,那么就会反向形成,总是强调父母之恩、应该孝顺。其中对父母仇恨最强烈的人,仅仅强调孝顺还不够,还要恶毒诅咒不孝的人,这就是网络道德暴力的真实动力。

中国版的精神分析鼻祖,老子同学,早就在道德经中剖析过:“六亲不和有孝慈。”亲人之间匮乏爱,才会强调父慈子孝。正所谓缺什么强调什么。所以精神分析这门学问并不特殊也不神秘,只是简单地在探索真相。

第二种 对不同观念的暴力

在我个人看来,自由主义是文明的开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是,在不侵害他人的前提下,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保有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例如你觉得西医好就选择西医,我觉得中医好就去看中医,我们可以发表各自的看法,甚至觉得对方的选择很蠢,但是没有人可以禁止别人表达观点,没有人有权力限制别人的选择。这就是自由主义。

例如自闭症的成因是最具争议性的话题,有的人相信自闭症百分百是先天因素导致,跟后天养育环境无关,必须送进专业科学机构矫治,而且终身无法治愈。有的人相信自闭症有可能是后天养育导致。不同的信念,导致不同的行为选择。有的父母把自闭症孩子送进自闭症训练机构,有的父母把自闭症孩子养在自己身边,努力成长自己,改变自己和孩子的关系。

不同的信念导致不同的选择,这无可厚非,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然而不可思议的是,每当有母亲通过成长自己改变亲子关系,使得自闭症儿童得到很大改善甚至治愈的案例出现,都会遭遇一片诅咒、骂声。攻击者们认定这是错误的做法,自闭症是终身无法治愈的残障,必须被送进专业科学机构训练,简直是恨不得被治愈的孩子再次病回去,才符合他们认为的“科学正确”。这种逆转人性的网络暴力,会让拥有正常同理心的人觉得惊悚,是什么导致这些人不仅不为一个不幸家庭重获幸福感到高兴,而且还要百般咒骂?

攻击者们认定这些自闭症治愈的案例都是误诊。为此我特别在中英精神分析儿童治疗课程上,请教在英国长期从事母婴治疗和自闭症治疗的儿童精神分析师,如何避免自闭症误诊。过程中老师谈到,自闭谱系的孩子会回避所有人的眼神,不再寻求外界回应,然而胎儿期和婴儿最早期,母婴关系严重失败的孩子,也会呈现出相同表现形式的病理性防御,二者从现象上无法分辨。英国最专业的精神分析师尚且无法从孩子的行为表现上分辨成因,何况中国一大堆突然冒出的、有着巨大利益驱动的自闭症专家教授的诊断呢?

“唯一正确”永远不是让社会进步的动力。多少曾经当年唯一正确的真理,随着时间推移,成为后世嘲讽的对象。推动社会进步的,不是某些人宣称的唯一正确道路,而是每个人拥有自由意志,用自己的头脑去自由思考,为自己的人生自由选择。

那为什么有些人无法忍受别人的观点跟自己不一样,甚至要去攻击不同意见的人,恨不得对方永世不得发出声音?

这些人是母婴关系失败加脑神经发育损伤的结果。刚出生的婴儿,需要这个世界与自己“同调”:我微笑,妈妈也开心;我饿了,妈妈能知道我饿,并且喂养我;我难过地哭,妈妈听着也难受,于是来抚慰我。这种母婴之间的同频共振,让婴儿形成核心自我存在感。这个存在感在未来不受外界条件威胁。例如别人与我意见相左,仅仅就是意见相左,而不会威胁我的存在感,而且看到不同意见时,会去思考对方的观点是否开启了另外一种可能性。我可能在某件事情上看法正确,也可能看法错误,但那只是一件事情一个观点的对错而已,无关乎我这个人是否正确。

如果母婴关系同调严重失败,婴儿无法凝聚出核心存在感,于是会逐渐抓住一些信念来形成假自我存在感。我认为的一系列正确的信念,形成了我存在的证明。如果这些信念被质疑,就等于我整个人的存在价值被质疑,所以要拼命捍卫自己的正确,攻击不同意见者。例如有的物理学家在相对论被发现后,内心非常崩溃,难以接受经典物理世界居然不是全部,有的甚至为此自杀。例如一些毛粉至今无法接受伟大的毛主席其实是个内心非常病态并且做出过很多丑恶事情的人,拼命捍卫毛主席的纯洁伟大正确。物理学家们毕竟拥有发育正常的逻辑脑神经回路,在相对论被证明后,不得不承认现实,虽然内心是崩溃的;而毛粉之类的人,没有装载逻辑的脑神经,可以对真相视而不见,坚持活在自己想象出来的正确世界中。

所以网络上对异见者进行人身攻击辱骂,恨不得将对方灭口的网络暴民,其实只是在捍卫自己脆弱的存在感,这是精神上生死攸关的事情,自然值得拼命去做,加上逻辑的脑神经回路有损伤,所以面对不断更新的讯息和事实,分明与自己持有的信念相左,却无法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反思和逻辑思考,只能不断地、生死攸关地攻击下去。

现在脑科学界已经无法回避亲子关系尤其是早期亲子关系对脑神经发育的巨大影响,脑神经科学家Seigal说,正是人与人之间的链接塑造了神经联结,从而产生了心智(It is the human connections which shape the neural connections from which the mind emerges. Seigal 1999)

希望养出健康、聪明孩子的父母,爱,就是一切的答案。

点击按钮,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