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到底有多重要?

关于爸爸带娃的方式,网上流传着许多搞笑的图片,有这么一个段子:“千万不要让男人带孩子,这是亲生的吗?”

如果亲妈们看到自己的宝贝被这样对待,肯定要“磨刀霍霍向老公”了吧...

妈妈们很矛盾。

一方面,妈妈渴望爸爸回归家庭,照顾孩子;

另一方面,又对爸爸是否能照顾好婴儿,持怀疑的态度。

想要爸爸们做到女性那般细心、耐心,很难。

估计大部分的男人都做不到这一点。

没办法,男女除了构造不同,还存在分工等方面的差异。

有一位朋友,中年得女。

夫妻俩是丁克,他们不喜欢孩子,也不想要孩子。

一次偶然的机会,妻子怀孕了。于是,夫妻俩商量后决定:把这个孩子生下来。

妻子的工作非常忙,没办法做全职妈妈,更想做一位职业女性。

于是,丈夫开始做一位真正的“超级奶爸”。

翻开他的朋友圈,大部分都是他跟女儿之间的互动。

-----------------

谈到这,我想到了自己的经历。

因家庭变故的原因,大儿子从4岁时就由我一个人带大。

很多人见了我,会觉得我这个爸爸特别细心,给孩子买鞋、买袜,做饭给他吃等等。

在一定程度上,我扮演了像“妈妈”一样的角色。

既要做爸爸,又要做妈妈,一个人兼具两个人的角色和功能,辛苦是一定的。

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我发现他身上有一些特质。

他是一个情感非常细腻的孩子。

这种细腻,体现在他对待身边人的感受上。我们之间发生过很多难忘的互动。

他8岁的时候,我工作特别辛苦。

哄他睡觉,他闭上了眼睛。我跟他聊天。喃喃低语时,偶尔提到工作上的辛苦,语气中透着一丝无奈与疲惫。

没想到他居然可以做强烈地“共情”。他拍拍我说:“爸爸,没事的。”

那一刻,我心里很暖,很感动。

所以,在妈妈呼吁爸爸“回归到家庭和孩子的教育中来”的同时,不要太过于强迫爸爸去完成“妈妈”的功能。

俗话说,“物极必反”,过度了,就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毕竟,爸爸和妈妈是不同的。

------------------

有些孩子是妈妈一手带大的,爸爸很少参与其中。

这群孩子,往往性格不太主动,不太乐观,不太外向,遇到问题时,有一些退缩、腼腆和害羞。

甚至,有的会走极端,攻击性表现的非常强,对规则的认同感弱。

因此,这类孩子在别人眼中是特别顽皮,且不服管教的。

为什么会这样?

这里,跟“父亲的功能缺失”有莫大的关系!

父亲有四个最主要的功能,即:

供养(提供孩子健康成长的物质需要)

护幼(受到外界的伤害时,保护孩子)

训导(树立规则意识)

传道(传递价值观给孩子)

因此,孩子缺少规则感,绝对是父亲的责任。

我在我两个孩子5岁时,跟他们讨论过:

作为爸爸,我对你们的要求不高,只要做到这三点,其它的事我不会惩罚你或责怪你,我们之间能很好的相处。

这三点是:

第一,尊重别人

别人的含义是,除你以外都是别人。

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同学、朋友。

尊重别人代表着:你不能无缘无故的对别人发脾气,不理睬别人,鄙视别人,攻击别人。

你有权利去选择你的朋友,但你一定要尊重他们。

第二,为你自己承诺的事情负责

若一个人无法对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负责任,那么,他去从事一些社会活动,或在与人交往时,就无法保持一个比较好的状态。

我一直认为,自我负责是很重要的特质。

从某一个层面来说,成年的标志即“为自我负责”。

为自己负责,就是:不把“原本属于自己的事情”推到别人身上。

第三,不撒谎

对自己真诚,对他人真诚,是一个很好的品质。

相对来说,对自己真诚的人更能被别人真诚地对待。

相反,一个经常撒谎的人,容易经常怀疑所有的人都是撒谎,这往往会导致人际关系上的一些问题。

家长尤其要注意,给到孩子一个“说真话而不会被惩罚”的空间,不要过分苛刻地对待孩子。

自我感觉,我对我的孩子还是蛮宽容的 ? 。

不管发生什么事,有什么样的后果,中间出现了怎样的失误,我都能很好地接受他们。

只要这些错误,不是他们主观上故意犯的。

请记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错误,我们称之为“试错”。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试错”的机会,尤其是孩子。

对自己要求严格,不允许自己犯错的人,多半也不会允许别人犯错。这样,他会很辛苦,他身旁的人也会很辛苦。

-----------------

我认为,父亲传递给孩子“在有序的规则下竞争”,很重要。

现在社会,讲诚信的人越来越少。不仅如此,你还会发现,大部分人都缺少在有序的环境中竞争的勇气。

这跟“父亲没有给孩子建立一个有序的竞争规则”有关系。

讲一个故事。

我的小儿子,在他7岁生日那年,邀请了班上的很多小朋友参加他的生日聚会。

班上有一位小朋友,暂且称他为“A君”。

A君平时爱惹别的同学,儿子非常不喜欢他,所以,没邀请他。

生日那天,尽管没接到邀请,但A君还是来了。

儿子拼命地不想让A君来参加他的生日聚会,在一边愤怒地把他推开。

在场的有很多小朋友,包括小朋友们的家长。

我意识到,可能他们在学校里有过一些冲突,我认为自己有必要去保护我孩子的感受。

我做了一个决定,跟对方的妈妈商量:

“如果语言没办法解决的话,那就不如叫他们打一架。谁打赢了,就听谁的。但是,不许打脸。”

两位小朋友当着众人的面,打了一架,最后胜负未分。

打架没办法决定输赢,我就提出“掰手腕,三局两胜,谁赢谁来处理这件事。”

结果,我儿子赢了。

我问他:“怎样处理这件事?”

他说:“蛋糕可以吃,但从此以后,你不再是我的朋友。”

过了两天,他们又成了朋友,而且,A君跟我家孩子的关系更亲密了,而A君本人欺负别的的小孩子的行为也收敛了很多。

我这样做,既保护了我儿子的感受,同时也传递给了他价值观:

在一个有序的环境下,去公平的竞争。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去维护自己的感受,但必须是在“有序的竞争环境”下。

我自认为,父亲的角色做的还不错。因为我的父性功能比较完整。

我希望我的两个孩子都能更自信一点。

相比小儿子,大儿子的情感更细腻一点,以前,他经常说:“哎呀,这个可能做不到,我可能做不到。”

因此,在他初中毕业时,我跟他一起去爬了一次非常艰难的山。

7天时间,风餐露宿,没有手机,四周山林。

当我们登陆到海拔约5500米的一个垭口位置时,我看到了他眼睛里有一个非常坚定的自信的眼神。

在没走到那个垭口之前,每走一步,他都说:“哎呀,快不行了,我坚持不住了。”

走到第四天,过了垭口的时候,他变成了非常自信的孩子,而且,这种自信延续到了他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

他中考的成绩,他不是特别满意,那刻,他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在这过程中,我也是在传递一些有序的竞争和价值观给他们。譬如:如何去处理一些事情,遇到挫折怎么办?等等。

这些对他的生命都是非常有益的。

有些东西是妈妈不能给到孩子,只有父亲能给到的。

比如,妈妈是没办法跟孩子建立“规则感”的。

在0~5岁期间,孩子跟妈妈的关系是时而远、时而近、时而非常紧密、时而非常疏离的。( 详见《做母亲是天性,但母爱不是》 )

虽然妈妈对孩子来说是一个稳定的个体,但是他跟妈妈的关系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所以,如果妈妈跟孩子建立规则,容易被打破。

你想,妈妈跟孩子建立规则,孩子要用什么身份去体验呢?

也许妈妈可以培养出一个非常听话的孩子,但她绝对养育不出一个很有规则感、且能将规则感内化的孩子。

建立规则感,必然需要爸爸的帮助。

 作者 ∣胡慎之,客体关系心理学家,向日葵心理创始人

点击按钮,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