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搜索

咱们第二周的主题是“权威期待的力量”,今天进入第一讲“罗森塔尔效应”。

上一周,我们讲了自我实现的预言,意思是我们自己说的话,就像是生命预言一样,在影响着我们的人生。

其中一个故事是说,一位女士认为“男人都不是好东西”。

所以她不停地用自己的行为去推动这个预言,要去证明“我是对的”。

我相信有敏感的朋友会看到,这位女士的命运,就像是一种轮回:她的爸爸打她妈妈,她的三任丈夫都打她。

听了这些故事,让我们来想想,所谓的自我实现的预言,会不会是这样一种东西:

1、我们在童年的时候,从父母、或者其他养育者主导的经历中总结出了一些话,成为了自己的认知。

2、因为自恋的心理机制,我们不断地去追求“我是对的”,“我”的认知是正确的,那么这些认知很有可能就预言了我们未来的人生。

其实,我们常说的命运,就是这样的东西。

那些不太积极的自我预言,常常最先来自于别人对我们的预言。

这就要讲讲心理学里的一个名词: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

先来解释它的第一个名字,「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性格很孤僻,喜欢独居。

他非常寂寞,就用象牙雕刻了一个美女,还爱上了这个雕像,祈求爱神阿芙洛狄忒给这个雕像生命。

爱神被他的诚意感动,答应了他。

皮格马利翁得偿所愿,娶了雕像美女。

这看来是一个妥妥的宅男梦啊,找一个完全符合自己想象的美女为伴,而且竟然还实现了。

这个古希腊的神话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由来。

它主要讲的是,如果你对一些人赋予强烈的期待,这份期待就会奏效。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用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这个实验发生在1968年,罗森塔尔带助手们来到一所乡村小学。

从一到六年级各选了三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测验结束后,他把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给了校方,并叮嘱他们要保密,免得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这个名单占了学生总数的20%。

但其实,校长和学生都不知道的是,名单上的学生都是随机选的,罗森塔尔根本没有去看这个测验的成绩。

奇妙的是,8个月后,情况果然有些变化。

在针对这18个班学生的测试中发现,上了名单的那部分学生,成绩普遍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性格更外向,自信心、求知欲都变得更强。

面对这个结果,罗森塔尔提出了一个词,叫「权威性谎言」。

他认为,他对于校方来说是权威,而校方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权威。

将“你最有发展前途”的“谎言”传递到那些作为实验对象的学生身上,最终这些学生果然变成了这样的人。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这些学生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语言信息。

来告知自己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人,是老师们通过情绪、态度影响了他们。

在这里,还得跟你补充一个背景。在做这个实验前,罗森塔尔先拿小白鼠做过实验。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A组和B组。

先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你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

接着告诉B组饲养员说,你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

几个月后,罗森塔尔对两组老鼠做穿越迷宫测验。

结果发现,A组老鼠的表现显然比B组老鼠要好。

听完小白鼠的实验和学校的实验,你会发现,权威的期待,可以强有力地影响人和动物。

这个发现,被罗森塔尔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但因为是他做的实验,所以也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在这里,我要告诉你,并不是所有人的期待都能对一个生灵发挥重大的作用。

在罗森塔尔的实验中,都是权威的期待发挥了力量。

什么是权威?就是有权力,有威望,有资源的那一方。

像在小白鼠实验里,饲养员对小白鼠有巨大权威,因为他们可以决定小白鼠的饮食,甚至生死。

而在学校实验里,校长和老师对学生有巨大权威,因为他们可以评判一个学生的资质。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最原始、也最重要的权威,是父母。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作用甚至可能达到皮格马利翁的神话级别。

接下来给你讲讲我自己的故事。

我名字中的“红”,不是因为生在红色年代。而是在我出生后,我父亲梦见,他在地里捡了一块红宝石。

因为我出生之前家境非常贫穷,而在我出生之后情况开始好转,所以我父母认为,是我给家里带来了鸿运。

其中一个例证是,我出生那年,他们买了那个时代的“三大件”,也就是自行车、衣柜和缝纫机。

这其实是一个典型的“权威性谎言”。

之所以那年买了三大件,是因为他们之前一直在攒钱。

这些财富是他们创造和积累下来的,但他们却欺骗自己,把这些好事都归因到我这里,觉得是我带来了家庭的鸿运。

我父母甚至还觉得,全世界好像都在配合我似的。

因为家里穷,所以遇到我升学这样的大事,就额外需要钱,每当这个时候,总会有好运降临。

要么是借钱很容易,要么是家里的母猪生小猪了,生意突然变好了,等等。

他们的这种认为和期待,可能从我出生前就已经开始了,之后一直持续着。

这样的期待进入到我的潜意识深处,成为了我自身的一部分。

我也果真如他们所愿,成绩一直都非常好,而且学得很轻松,最终从一个贫穷农家的孩子,走到了今天。

这些事情听上去,像有命运在安排,因为这些改变都不是自己可以直接操控的力量。

但就像罗森塔尔的实验结果显示的那样,这可能是我的父母有强烈的期待,结果得到了回应。

所以,你对孩子有什么样的期待,发出了什么样的预言,对他的成长是一件非常关键的事。

你可能会听过这样一个说法,孩子如果能从父母那里获得5000次夸奖,那么他就能获得自信。

但在这里,需要跟你说明的是,我的父母并不是通过言语影响的我。

他们虽然从来不否定我,但也很少夸奖我。

甚至,关于那个红宝石的梦,还是我三十岁以后才从父亲那里听到的。

他们很少对我说,我是家里的福星这样的话。

但他们却打心眼里这么认为,这种态度、情绪和潜意识的影响,远远的胜过语言。

以前,一个中央电视台的哥们常常问我:你怎么从来没有因为你是农民的孩子而自卑过?

当时的我,虽然已经是心理学系的研究生了,但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心理学头脑。

所以反问他说:我干吗要因为这个而自卑?

这问题放到现在,我就可以回答说:我之所以不怎么自卑,是因为父母最初对我的积极期待,让我有了基本的自信。

自信,也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

因为这样的自信,我常常能在人生的关键时候爆发出力量来。

但这份自我实现的预言,或者说自我期待,其实本源上,是来自父母这个权威的。

他们对我的这份相信,内化到我心中,就形成了所谓的自信。

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

这样你就会知道,你那些所谓的“我的想法”、“我的认识”、“我的自我感知”,其实很少是单纯地来自你自己、

很多时候往往是来自权威的影响,特别是父母这样的生命最初的权威,给你的。

当你理解了这个道理之后,那些顽固的自我意识,像什么“我是谁”、“我是怎样的”等等,就都会松动,甚至会改变了。

而当自我意识改变后,你会看到,你的外在命运也会随着改变。

关于「界限」界限,我有一个比喻 ——

守不住自己界限的人,就像是殖民地。

而别人在你的地盘里做着主人,是你的宗主国。

如果你发现有这种情形,你就需要赶走宗主国,守住你的地盘。

那么,如何守住界限呢?我介绍六个技巧。

01  “ 不含敌意的坚决 ”

这是树立界限意识最好的技巧,也是根本原则。

不过我也必须说,根本原则通常也是境界最高的,做到不容易。

不含敌意的坚决,是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提出的,意思是:我拒绝你,态度非常坚决,但我没有敌意。

艾瑞克森的故事中,他对外孙女就使用了这个原则。

使用的好时,一次就可以收获巨大效果。

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妈妈也开始对我逼婚,问我什么时候结婚,而我知道自己是想有爱情才结婚,并且还有丁克主义的想法的。这样矛盾就出现了 —— 妈妈想逼我,而我想躲。

并且我知道,有人因此和父母陷入恶性循环,最后连家都不敢回了。

于是我想,我不能逃避,我必须和妈妈好好谈一次,让她知道,我的想法是什么,并且我不会改变。

可那是我妈啊,我不能让她生气,这该怎么办?

当时我还不知道科胡特的这个术语,但我本能使用了这一原则。

在一次回家前,关于恋爱结婚成家,我做了充分的思考,也决定在家一周时间,只要有时间,就和妈妈长谈。

头两天,我妈妈发现我这么愿意谈,她很高兴,儿子终于不逃了。但她的高兴中其实藏着一个逻辑 —— 她认为自己是合理的,认为她能说服我。

可是,我是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研究生,而她只是一个农村的老太太,虽然读过初中,是那个年代少有的文化人,但毕竟思考没我多,而且我还是做了充足准备的,所以妈妈是辩不过我的。

果然,到了第3、4天,她谈话的热情没那么高了,因为谁也不愿意输。

到了第5、6天,她就开始躲我了。后来,妈妈再也没有强求我。

现在,我43岁,没结婚、没生孩子,而且活得越来越好,妈妈也就彻底放心了。

不过,总有人认为,结婚生孩子是成功健康人生的标准,武志红连这个都做不到,所以是心理有问题,而心理咨询师普遍问题大啊……

这种人,你真的是想太多管太多,缺乏界限意识。

我和我妈的这个例子,就是不含敌意的坚决。这个故事我讲了多次,有人说非常好用,有人说不好用,为什么呢?

因为我妈妈不是我的宗主国,我也不是妈妈的殖民地,我们交涉起来,很容易。

而有人还处于殖民地地步,而对方是你的宗主国,他们自然是不愿意轻易放弃自己权益,需要你更会战斗才行。

那我们就讲讲更多的树立界限的技巧,它们一个比一个更有战斗力。

02  “ 从小事开始 ”

 树立界限,可以先从小事开始。

一切共生关系中,都存在着严重剥削。历史上,殖民地闹独立的话,普遍会有流血冲突,而且殖民地闹起义,一般会先使用非常激烈的流血手段,从大事开始闹。

可是,如果周围都是亲人,或者是你不能得罪的人,就不能用流血起义的方式了,这可以从小事开始。

譬如,从吃喝拉撒睡这些事开始。

它们虽然小,但传递了“我”很坚决的态度。

我们微信号的一位读者留言,写了她的故事 ——

她要加班,于是给妈妈打电话说,晚饭别等她了。可是,等她8点多加班结束回家后,发现妈妈、丈夫和孩子都没吃饭,在等她。

这时,她有非常强烈的被绑架的感觉,她觉得这是妈妈潜意识中想用这种方式逼她就范,让她以后都早点回家。

于是,她对妈妈说,我今晚不吃饭了,以后再有这种情况我也不吃。

她树立界限的努力奏效了,后来这种事再也没有发生。

03  “ 尊重事实,驳回情绪 ”

这是一个既可以用来吵架,又可以用来沟通的重要策略。

我们必须知道,我们讲话时,是表达了至少两层信息:事实层面的信息,和情绪层面的信息。

不知道讲事实的人,既不会沟通,也不会吵架,因为他的话不值得听,而对方只需要驳倒事实就行。

所以,但凡脑子比较清楚的人,都知道要讲事实。但在讲事实的时候,再把自己的情绪,传递出去,投射给对方。

如果一个人传递过来的情绪,是好的,你愿意接受的,那无妨接过来,如果你感受到,对方传递过来的,是情绪垃圾,那就该驳回去。

我一位好友,刚大学毕业时,找的第一份工作,是给一个土老板做秘书。

一天她在老板办公室做杂物,老板翘着二郎腿,优哉游哉地,突然轻飘飘扔出了一句话:

我一天挣的,比你一年都多。

这话太二百五了,这个女孩愣了一下,她觉得真是莫名其妙,然后她扔了一句话回去:

是啊,你说的对,我一辈子可能都挣不了你一年挣的,但是,你很累啊,我不想过你这样的生活。

她对事实给予了尊重,而把垃圾情绪驳了回去。

很有意思的是,之后,老板改变了对她的态度,对她非常尊重。

当年和她一起进这家明星私营企业的,有十几个大学毕业生,他们常被老板各种贬低,而唯独我这位朋友获得了尊重。

这份尊重,是她挣来的。

她捍卫了自己的心理界限:尽管你是老板,也别想把你的情绪垃圾扔到我的心理地盘上来。

补充一句:这位老板的企业现在已破产,我的朋友,虽然不算富贵,但应该比老板有钱了。

04  “ 直击命门 ”

第四招,我称为“直击命门”,我自恋地认为,这是中国式家庭关系中的一大杀招。

这个杀招,就是清晰地告诉对方,你把事情弄得那么复杂,只是为了一个目的 —— 希望我听你的,但我为什么要听你的?

这是共生关系的一个根本。

沉溺于共生关系的,都在试图控制对方,让对方听自己的,按自己的意志来,但他不能直接说 ——“你必须听我的”。

直接说的人,要么是大权在握,要么就是蠢货。

所以,大家都知道,要给自己不那么正确的权力欲望,增加一些正确的“名义”。

这些“名义”如:

我这么爱你,你为什么不听我的;

我这么辛苦,你为什么不听我的;

我这么无助,你为什么不听我的;

我是你爸妈,你就得听我的;

我见识比你强,你要听我的;

我身体不好,你不能惹我生气,你必须听我的……

但是,我自己的事,我为什么要听你的?

我们之前说过,界限意识其中的一部分就是:我的事,无需和你协商。

再举一个例子,中国式恋爱关系中,常常是一点小事不如意,女性就会把它上升到:“你爱我还是不爱我”的终极拷问上。

其实,这种对话中,爱只是一个幌子,一个名义。根本点还是 —— 你必须要听我的按照我的来满足我的自恋。

所以谈的不是爱,而是“你听我的还是不听我的”。

这下子,估计戳穿了无数中国女性的恋爱经吧。

很多女性和我说过,她们感觉女孩最初恋爱时,都是抱着这么一种感觉的 —— 你爱我就得听我的。

这事发展到极致,就会变成,要找二十四孝男友,二十四孝老公。

也许有些男性觉得这时压力很大,必须去讨好女性,但我要说出一件残酷的事实:

你越是听她们的,她们越不爱你。

女性爱的,还是那种能击破她们自恋的男人。

人就是这样子的。

你可以说人都有些贱,而事实是:如果你听我的,我就觉得你是我自身的一部分,然后我觉得自己很孤独,因为我要寻找的,是另一个完整的人。

所以,你戳破了他的自恋,就告诉了对方,我是一个完整的人,这时他们反而有真切遇到你的感觉。

并且,碰触到了你,她们才看到自己。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有地盘意识的男人反而容易被女人爱的原因之一。

05  “ 让对方疼 ”

刚才讲的四招,如果都行不通的话,就需要使出有些破坏性的第五招:让他疼。

可能是心理上的疼,也可能是身体上的疼。

弗洛伊德说,攻击性是人类的本性,一个人必须学会表达攻击性,或者直接表达或者是象征性的,如果你不能表达攻击性,你就会生病。

例如《权力的游戏》的作者马丁老爷子,在他的小说中杀了无数人,这也是在表达攻击性。

攻击性还有一个重要功能 —— 直接树立界限。

你入侵我的界限时,我就让你疼,以此告诉你,这是我的地盘,我不是你随意可以入侵的对象。

我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的,你醒醒吧!

人和人之间,既需要和喜欢的人链接,又需要和不喜欢的人切断链接,或者某些时候建立链接,某些时候切断链接。

而攻击性和恨,就是在切断链接。

我一位来访者,她妈妈前两年来到广州,已经快80岁了。

妈妈是她家里说一不二的大母神,在孩子小的时候,如果你不听话,她非打即骂,等孩子们大了一些后,如果你不听话,她就会闹,闹得全家人鸡犬不宁。

于是大家,包括来访者的父亲都形成了一个共识:别惹她。

譬如关于怎么在垃圾桶上套塑料袋,她妈妈就有自己一套做法,并逼迫所有家人按照她的来。

开始做咨询和学心理学后,她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已经让妈妈知道,女儿是她控制不了的,所以妈妈已经不再那么强烈控制她了,但控制欲还是很强。

结果这一次,倒是她,遏制不住地想控制妈妈,不断教妈妈,该怎么在垃圾桶上套塑料袋。

她一去控制妈妈,妈妈就会要么暴怒,要么痛哭,有时躺在床上说,你气死我了。

她爸爸劝她别和妈妈闹,因为妈妈身体不好,因为这是妈妈本性。我也觉得她在寻事,但作为咨询师,我不能把自己的主观好恶强加给她,于是只是和她分析,她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然后很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 ——  

围绕着垃圾桶的事争斗了三个月后,突然有一天,她妈妈能用幽默的方式驳斥她了,她感觉妈妈变结实了,不再是一被挑战就崩溃。

然后,她也不再强求妈妈按她的方式给垃圾桶套塑料袋了。

针对这件事,我们的总结是:经过三个月的让妈妈疼,她让妈妈知道,这个家不是你想就怎样。我们有自己的主见,我们不会按照你的来。如果你非要入侵我们的界限,我们就让你疼。

这份疼痛会让你知道,我们是独立的人,不是你自身的一部分。

06  “ 在地理上保持界限 ”

前面5条,我们说得非常复杂,但实际上,只要你做好了一招,前面这五招都可以省略,那就是第六招 —— 在地理上划开界限。

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如果你太难搞,我不让你进入我的地盘,不就可以了?

我的来访者中,我估计有六成的离婚案,是因为父母来到自己小家庭,而开始起争端的。常见于婆婆对媳妇的入侵。

婆婆觉得,这是我儿子的家,所以也是我的家。她没明白:她是客人,不是主人。

也有少数案例,是女方离不开自己父母,而让父母来自己家,结果地盘意识更强烈的男人,感觉到,这个家不是自己的了。

北京海淀区一位法官则说,他发现,九成的离婚案,都是父母想让孩子去离的。

中国的父母太想让孩子听话,他们甚至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他们认为这符合道德,符合传统。

但这其实是权力之争。他们跑到孩子的家庭做主人,就让孩子成为了殖民地。

所以,你必须清醒;如果有人太难缠,保持地理上的界限,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省事的一招。

我在得到的栏目“武志红的心理学课”中,专门有一章,是在讲空间,其实就是讲地理界限的重要性。

如果你连自己的基本地盘都没有,那谈什么做自己、成为自己?

毕竟,殖民地是没有这份资格和空间的。

我甚至想,我们对买房子这么热衷,也许就是因为,我们太想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自己说了算的房子。

讲到这儿,我再说一个故事 ——

一位女士,通过买房子成为富婆。她一共买了八九套房子,因此获得的收益,超过了兢兢业业一心想挣钱的做生意的丈夫。

不过,她买房子是有情结的,但这个情结,是潜意识层面的。

她买的房子,都是在犄角旮旯里,而且都是奇形怪状的,她没买过正南正北、南北对流的好户型。

为什么会这样?

和她探讨时,她发现,她买的房子,有一个共同点:别人要进入她的主卧前,必须经过一个长长的走廊。

原来,她虽然已过40岁,但她母亲仍然不允许她关自己卧室的门。

但这就意味着,她没有自己的地盘,而且也没有了心理隐私权,她和丈夫亲热,也就成了难题。

所以,她要买有长长走廊的房子,这样当听到妈妈走到走廊上时,她可以及时调整自己在卧室的状态。

这真是一个悲惨的故事,不知多少人还在家人关系中,处于这种殖民地的境地里。

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房子、房间或抽屉,这是一个基本权力,愿你拥有这样的地盘。

最后再说一下我的故事。

我的界限意识也不强,譬如前面讲到,我和段誉张无忌很像,容易有过度的自我暴露,而且过去很容易被求助者以各种方式突破我的界限,但现在好了很多很多。

不过,我在发展自己上,障碍就比较小,所以一路读书非常顺利,也拥有了很好的物质生活条件。

在很大程度上,这得益于我的父母的一种界限意识。他们常和我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命,你过好自己的就好,别想着把家人背负在你的身上。

因此,我才可以比较轻松地一路前行。

愿我们都可以轻松地一路前行,愿我们都能成为真实的自己。至少,愿我们能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