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搜索

应,繁体作“應”,由鹰(省去鸟)和心组合而成,本义“合”。成语“得心应手”的“应”即此义,心与手合,心里怎么想,手就怎样做,常用以比喻运用自如。“合”与“配”义近,故应又有“配”义。由此引申出“答对”(应对)、“回声”(响应)等义。“反应”的“应”义为“回响”,“反应”即事情所引起的回响。引申为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

映,本义作“明”解,指光线照射而显出物体的形象。引申为“照射”(映照)、衬托(映带)等义。“反映”的含义有二:一为“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如“这部小说反映了现实生活”。另一为“告诉”,即把情况、意见告诉给上级或有关部门,如“如实向上级反映”。

记,本义“录事”,“记录”即本义。纪,本义“别丝”,即理出丝绪,由丝绪引申为“人伦之道”,即“人纪”,又引申为“法纪”。这就是说,记、纪二字的本义毫无共同之处。

在古代,记、纪是通用的,《史记·五帝本纪注》说:“纪者,记也,本其事而记之。”因此,记、纪成了同义词。在现代汉语里,“纪”只用于“纪念”、“纪年”、“纪元”、“纪传”、“纪要”、“纪实”、“纪行”。“笔记”、“速记”、“游记”、“传记”、“摘记”、“记述”、“记叙”,均用“记”。

把事情记录下来叫做“记事”,但作为一种文体的名称,仍沿习古汉语的用法,叫做“纪事”,如“纪事诗”、“纪录片”、“唐诗纪事”、“纪事本末体”等。

暴,义为“突然发作”;加上“火”,自然更加猛烈,所以,爆字的含义是“猛然破裂或迸出”。暴、爆与“发”分别组成“暴发”、“爆发”,形容的程度有所不同:

“暴发”义为“突然发作”,如“山洪暴发”(突发山洪)、“暴发户”(以不正当手段陡然发财或得势)。

“爆发”义为“猛烈而突然”,如“火山爆发”、“爆发了一阵掌声”。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

“暴发”释为:

①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暴发户;

②突然发作:山洪暴发。

“爆发”释为:

①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进出:火山爆发;

②通过外部冲突的形式而发生重大变化,例如用革命的手段来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爆发革命;

③(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爆发战争。 

总之,记住两个词:“暴发户(暴发横财)”和“山洪暴发”。

采是个古老的字,甲骨文里就有它。采字由爪(变形为爫,也是手)木(树)组合而成,会意为“摘取”。被假借表示颜色、神色以及文辞华丽等义。后来,古人又创造了“彩”字,于是表示颜色就有了采、彩两个字。在古代汉语里,采、彩通用,是同义词。

现代汉语将采、彩二字的使用作了规范:采,偏重神色;彩,偏重形色。

如:“神采”、“风采”、“兴高采烈”,“无精打采”,都表示“神色”,所以都用“采”;“文采”偏重神韵,所以也用“采”。

如:“五缤纷彩”、“彩带”、“彩霞”、“彩照”,都表示“形色”;还有,戏剧、舞蹈公演前的化装排演叫做“彩排”,作战时负伤流血叫做“挂彩”,旧俗订婚送财物叫做“彩礼”,都是“形色”的引申,所以都用“彩”。

有些词语很难定性。例如“光彩”,如果指流光溢彩则是形色,如果指光彩照人则是神色。又如“精彩”,如果形容表演优美则偏于形,如果形容文采则偏于神。再如“喝彩”,由于对象不同,被叫好的可能是形色,也可能是神色。为了使用方便,统用“彩”。因此,就记住这几个固定搭配:

光彩,精彩,喝彩,流光溢彩。

“度、渡”二字,都有“由此及彼”的含义,但具体含义却有区别:

度,义为“由此时及彼时”(时间):例如,“度假”、“欢度春节”、“度过一生”,都是表示“时间”的,所以都用“度”。

渡,义为“由此岸及彼岸”(空时):例如,“渡江”、“渡过难关”都是表示“空时”的,所以都用“渡”。

也存在特殊情况:“过渡时期”表示的是“时期”,却不能写作“过度时期”,因为“过度”是副词,不能作动词或形容词用。类似的还有“过渡政府”、“过渡金属”。

度字的本义是“计量标准”,“尺度”、“广度”、“深度”、“角度”、“长度”、“幅度”等,都是本义。度字的引申义很多,“由此及彼”是其中的一个;还有“跨越”(春风不度玉门关)、“胸怀”(器度,大度)、“章程、行为准则”(法度,制度)、“程度”(极度,知名度,透明度,气度)等义项。用作动词表示“计算、测量、衡量、推测、揣摸、谋虑”等引申义,如“度量”、“忖度”、“揣度”。在古汉语里,“度”常单独作动词用,如成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度字作动词用时,读“夺”。“渡”字没有“度”字的本义和除“由此及彼”以外的引申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