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朋友,今天遇到这个人,好得跟三生有幸似的,明天遇到另一个人,好得又跟海枯石烂似的。你就看不出他跟谁不好,跟谁都好到一塌糊涂。后来,便离他远远的。
这样的人看似情深,实则交浅,温暖有余,厚道不足。跟谁都好,就意味着跟谁都好不到哪儿去。人前热闹的人,转身便是苍凉。
真正交深的人,朋友不会多。无论多么大的世界,心灵能共鸣的人不会有几个。况且,有真性情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爱憎。共同的厌恶,让彼此扎堆。然后,共同的爱好,才让心灵相互靠近。谁也不得罪,看似厚道,其实是一种世故。跟谁都要好,看似热情,实则是一种圆滑。这种世故的可怕之处是精明到不留空隙。这种圆滑的虚伪之处是完美到没有缺点。
跟一个有缺点的人交往,比跟完美的人交往更让人踏实。缺点是真实的, 只有完美才显得那么虚幻。
人生的有些事情是无法摆脱的。譬如,会遇上腻歪的领导,会遭逢踩着对方玩的同事。你希望这个世界简单而纯粹。没有上下级关系,以图自在;同事间没有利益冲突,以期轻松。事实上,这样的空间根本不会有。你希望活在其中,只是因为自己在当下的泥淖中挣扎得太久。
阅读全文: 马德:有多假就有多热情
【有些“朋友”,你明知不是同类、却碍于情面,羞于撕破,那些人绝不会滋养你,只会消耗你,我想你多看看这篇文章,如果一个果子已经坏掉,等它成熟,注定坏得更加彻底,所以拉黑请趁早,否则哪一天你一定会被恶心到。】
一天,L很生气。我问他怎么了,他说在中国知网发现一篇论文,是他写的,一个字没动,署的别人名字。那人是他在新华社实习认识的,当时问L有没有论文供他学习,L随手给了他一篇自己的作业。他拿去发表,没署L的名字,也没告诉L。L很生气,说要起诉他。到了下午,我问L怎样了。L说算了,给他打电话,他道了歉,说回头请L吃饭,宰他一顿也好。
我对L说,这是你宰他还是他宰你呢,这种人还跟他吃什么饭,趁早拉黑。L说算了,都是朋友。不过,L最终没吃成那顿饭。那人在湖南分社锻炼,L休探亲假回湖南老家,回去前给他电话,他说来长沙联系我。L到长沙时短信他,他没有回。L离开长沙时电话他说你他妈放我鸽子,那人说,我回你了,可能回到你另一个号码上了吧。L说我三年都没用过第二个手机号。然后,把那人拉了黑名单。
一个早就该拉黑的人,为什么非要等到最后一刻才拉黑呢?人的一生,注定要和很多人分道扬镳,哪怕是一度关系极近的朋友。你宽容得至于软弱,必定遭到欺侮。你勇敢得足以拒绝,才不受到羁绊。
阅读全文: 王路:拉黑一定要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