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里钻出个小叶子

叶子是在爸爸妈妈决定不再生育之后意外出世的。她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哥哥姐姐都长得挺漂亮,她却离经叛道,生得很一般。相貌差点也无所谓,她还是个矮墩矮墎的小个子。个子小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她竟像小猪一样总在泥地上滚来滚去,天天从上到下一身脏。如果弄脏衣服只是因为贪玩,那还好办,给点软的(卫生教育),来点硬的(禁止她跟泥巴打交道)就是了,但她实在不是一个令人省心的孩子——她走起路来一颠一颠的,跑起步来左摇右晃的,时不时“扑通”一声,她就自个儿栽进门前那条泥沟里了。

三十年前的农村的房子,门口常常是一排简易附属房,用作牲口圈或杂物间。小叶子的家是一座石砌的老屋,附属房盖在老屋两侧,门前是块面积不大的空地,再往前就是自家的地,只是那地突然有个落差,一不小心踩过了头,准一个大马趴陷落下去,跌你个心惊肉跳。事实上,大人跌下去还不打紧,顶多就是失了足有点不光彩;小叶子那点块头跌下去,正好掉进田埂外侧的水沟里,那叫一个惨哪。

妈妈常被小叶子搞得哭笑不得,有时会变得极不耐烦,一串串骂孩子的话就会从她嘴里直往外冒。毕竟小叶子不小了,她已经三岁了。一个三岁小孩不能稳稳当当地走路,这实在是个麻烦。但是妈妈很忙,哪里顾得了每个孩子的麻烦。地里家里总有干不完的活儿,哥哥们上田去了,姐姐不得不承担起家务来,小叶子就成了她的帮手。姐姐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姐姐让她做点什么,她就做点什么。

姐姐是个聪明灵巧的女孩儿,只比小叶子大两岁多,但她学什么会什么,朝她看过来的全是赞许的目光。小叶子呢,只是姐姐的一条尾巴。尾巴这东西,在人们眼里往往是多余的:看得顺眼,人们闭口不提;稍有碍眼,人们就会生出灵感,造些生动的句子。小叶子很少言语,但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像两束明晃晃的光,只是人们全不在乎,或者从来没有注意过她的反应。所到之处只要有人评价她和姐姐,她就仔细地听。她听得出每个人所说的大意,一言以蔽之,就是“姐姐像朵花,妹妹像傻瓜”。

小叶子心里是不舒服的。即便新生儿也觉察得出人们的脸色,更何况她已经三岁了。她有很强的自尊心,因此对周边的人们产生了复杂的看法,就连对姐姐也是这样。

直到有一天,事情起了微妙的变化。一位远亲来访,她见着小叶子的模样就脱口而出:“土人——小叶子!”小叶子愣了愣,非常惊奇。她知道“土”的意思,也知道“人”的意思,但她不知道“土人”是什么概念,是褒是贬,有待研究。

那位亲戚把她抱起来摇一摇,又将她放下了。小叶子睁着一双大眼睛盯着她看。

她是小叶子的姑妈之一。她亲切地向小叶子解释道:“小叶子,你是从土里钻出来的呀!”

小叶子高兴地笑了。她喜欢这个说法。她也觉得自己是从土里钻出来的!那么,她和哥哥姐姐就不是同一个妈妈生的了,因为只有她是从土里钻出来的!

从此以后,叶子再也不理会人们怎么议论她和姐姐了,因为她和姐姐不从同一个地方来,她们俩本来就不具可比性啊。

(2)另一个“我” 

叶子从小就是一个天才思想家。只不过她的“天才”,所有人都认为是些古怪念头而已。

有一天,她突然意识到了一个不寻常的字眼:“我”。每一个人都自称“我”,他们都不说自己的名字,而是一张口就说“我”。

但她是个例外,这很奇怪。她观察到自己的行为与众不同——她每次跟妈妈要东西吃,都会说“妈妈,叶子想吃”;想跟姐姐一起玩,都会说“姐姐,叶子也想玩”;跟邻居伙伴们交流,当然也是“叶子长叶子短”的,她从来没有用过“我”字。

那么,“我”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是很多很多的吗?如果叶子也称自己为“我”,那世界上会有另一个“我”吗?

前两个问题比较低级,叶子似乎想想就通了,也没太留意具体答案该是什么。但最后一个问题可就神奇了,她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总在头脑中琢磨着这个谜语。

“我”就是“叶子”,“叶子”就是“我”。既然“我”是很多的,那么“叶子”也该是很多的。这么说,如果我死了,世界上还会有另一个“我”。

这个时候,叶子已经知道了“死”的意思。在这之前,妈妈把一只年轻的母鸡杀了,煲了一大锅汤,那是全家五口一年中最好的伙食。叶子很怕杀鸡,远远地站着,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那只被缚住双爪的鸡。妈妈用她那只穿着胶鞋的大脚踩住它的双翅,使它动弹不得。它的脖子在汩汩地淌血,一只浅浅的八角碗在下方将血接住。血渐渐地没了碗底,然后一点点地往上漫。妈妈的剪刀还在鸡脖子上挑来拣去地找血管,那鸡没怎么挣扎,就悄然咽气儿了。它的脖子上被掏了个口子,大小血管都在此处被剪断了,最后气管也断了,它没了生命力,软绵绵地瘫在地上,就是死了。妈妈不放心,把它的头和翅膀缠在一起,扔在一边等着它彻底“发”了。

它死了就是死了,后来妈妈用沸水浇它,姐姐把它的羽毛全拔掉了,妈妈剖了它的腹,清洗了它的内脏,最后把它煮了,全家把它吃了个精光,它都没有反应。再也不动了,这就是死;最后消失不见,这就是死的结局。

叶子联想到鸡之死。她想,一只母鸡死了,还有很多只和它一模一样的母鸡。其他母鸡和那只死了的母鸡一样,会下蛋,会孵蛋,会带着鸡宝宝到处觅食。那么,这些活着的母鸡和那只死掉的母鸡有什么关联呢?它们本来就是一样的。尽管有些鸡长相不同,看一眼便知,但是至少有两只鸡是完全一样的吧?如果一只鸡在它身边找不到另一个它,那么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总能找到另一个它自己。

所以,如果我死了,并不要紧,世界上一定还有另一个“我”,甚至还有很多个“我”。我们没什么不一样,方方面面一个样。

这就是叶子往后“死也不怕”的理论依据。此时叶子大概三岁有余。 

(3)只怪妈妈瞎说 

叶子是天生的动物保护主义者。所有的家禽家畜,她都喜欢。家里养了几头猪、一头牛、一群鸡鸭、一只猫、一窝兔子,她从蹒跚学步起,就开始给它们喂食。渐渐地,喂养动物成了她每日的功课。她不是一时兴起才去喂着玩,而是在固定时间早晚两餐地喂,从来都不忘记。她发自内心地爱护家里的牲畜,把它们当成自己的朋友。妈妈就顺手把喂养鸡鸭、兔子和猫的任务交给她了。

有一阵子,一只母鸡在老屋左侧的猪圈旁边筑了个窝,然后一天一颗地下起蛋来。妈妈很高兴,每天早晨都去捡一个来,但总要留一个在窝里。

叶子觉得奇怪,问妈妈:“另一个为什么不拿走呢?”

妈妈答道:“母鸡没记性,不留一个给它认窝,它明天就换地方做窝了。”

叶子将信将疑,心里想着,如果母鸡真的记性很差的话,那它又怎么记得那个蛋是它自己下的呢?说不定,它还找不着自己的窝了!

但是,关于鸡的记忆力问题,谁也无法证实或证伪。叶子也不太去纠缠这件事,毕竟鸡只是鸡,养大了就是用来下蛋或炖了吃的。等这只鸡把这批蛋下完之后,它的任务就是吃好睡好,继续孕育下一批蛋。

不料,这只浅黄色的年轻母鸡有它自己的志向。她下完最后一颗蛋,就蹲在窝里孵起蛋来了。妈妈把最后一个蛋收走之后,它还在那里痴痴地孵着。

叶子每次大声叫唤鸡鸭吃饭,大伙儿都欢叫着围上来,抢食抢得热闹,但那只母鸡就是死心眼儿,坚守着空窝,寸步不离。叶子弄点米糠拌剩饭去给它吃,它竟张开颈羽,“咕咕咕”地发出警告,凶神恶煞般不让她靠近。

一连好多天,这母鸡就这样忍饥挨饿地护着它的空窝,简直是执迷不悟到了极点。妈妈拿棍子来赶它走,它挨了许多棒子,还不肯离开。妈妈于是把它揪起来,扔进竹罩子里,将它扣在一个圆形小空间里。这母鸡便疯狂地乱扑腾,一心想逃离这个拘留所。

叶子见它可怜,就哀求妈妈放了它。妈妈说:“它总记着它的窝,还想回去孵蛋呢。母鸡一孵蛋就很专心,不吃不喝不动弹,一身膘孵成皮包骨,直到三周后小鸡出生。现在窝里没蛋,孵起来就没个头,它会一直孵到饿死的。”

叶子听了这话,心生不满了。妈妈不是说过,母鸡记性差吗?原来大人的话是不可以轻信的。那我为什么要按她说的做呢?叶子趁妈妈不在家,就掀了竹罩子,把那只母鸡释放了。

果然,那只可怜的母鸡立刻奔回它的窝里继续空孵着。为了不让它傻乎乎地孵到饿死,叶子悄悄地从橱柜里取出了一只蛋,放进了鸡窝里——这是她头一次跟妈妈对着干,免不了提心吊胆的,生怕挨妈妈一顿骂。幸好,妈妈一忙,竟把这事忘了。

几天后,妈妈才留意到那只年轻母鸡没醒呢,还在孵蛋。她一把抓起它的双翅,用一截细布条系住它的一只脚,将它拴在门口的石柱上。那母鸡狂躁起来,咕噜大叫,但这回非得半途而废了。

“叶子,快来捡喽!”妈妈喊道,“这母鸡后来又下了一个蛋!”

叶子心跳得厉害,就装作糊涂地把蛋捡回去了。

结果,有一天姐姐拿蛋煮汤,一锅汤全毁了——那颗被母鸡孵过的蛋已经臭气熏天了。妈妈将姐姐训了一顿,把姐姐训哭了,叶子却说:“只怪妈妈瞎说!”

(4)有办法胜过没办法 

这年夏天,邻居家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婴,起名玲玲。恰巧这段时间里,叶子家的鸭妈妈孵出了一窝小鸭子,一共十只。

饲养小鸭子的任务照例归叶子。她每天早晚用米糠拌剩饭喂它们,外加一两顿蚯蚓。这蚯蚓可来之不易了,叶子每天扛着锄头四处翻找,并且眼疾手快地抓捕,大半天才逮到一小团,还不够鸭宝宝们塞牙缝的。由于付出得多,叶子对这些小鸭子疼爱有加,每天都要花许多时间蹲在它们身旁注视着它们,与它们分享一切欢乐。时间一长,叶子对小鸭子们的感情日益深厚。她虽然没给它们起名字,但她可以清楚地认出每只小鸭子来。

玲玲满月那天,妈妈带叶子和姐姐去看她。许多邻居围着这个小妹妹赞不绝口,叶子却说:“哇,我发现玲玲的眼睛和我那只最小的鸭宝宝的眼睛好像呀!”众人听了很尴尬,妈妈气呼呼地用力拧了一下叶子的胳膊,把叶子疼得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叶子心想,她们的眼睛确实很像啊,一样小小的,圆圆的,纯净的,有点好奇又有点茫然的样子,难道不是吗?妈妈凭什么捏我呢?叶子于是对妈妈很气愤,对玲玲也没了好感。

到了农忙季节,妈妈常常让叶子和姐姐去邻居家帮忙带玲玲。姐姐手巧,每次去就像大人那样熟练地抱她、逗她,照看她。有时大人们忙着农活,全下地了,他们就用又长又宽的背带将玲玲绑在姐姐的后背上,让她背一段时间。玲玲倒也乖巧,不哭不闹,安静地让人背她数个小时。姐姐喜欢大人称赞她,自己才不一点大的小孩儿,就背着另一个小孩儿。有时她背得走不动了,就咬牙忍着,双手揪着交叉在胸前的背带,用力地喘气,实在受不住了,就坐在凳子上。

叶子在一边出主意。“姐姐,你不能老背着她呀!凭什么总让你背呀!”

“因为大人没空,他们要下地干活。而且我们跟玲玲是同姓的亲戚,妈妈让我背她。”姐姐答道。

“要我,我才不背她呢!你背了那么久了,直不起身了,干吗不叫她家人来呢?”叶子又说。

姐姐觉得有道理,就打发叶子去跟玲玲的家人讲。可是所有大人都一身泥水在稻田里插秧,秧没插完,谁也舍不得拔腿从泥泞里走出来。

叶子在田梗上等了又等,突然有了个好主意。她飞奔回家,二话不说就用妈妈捏人的高招狠狠地捏了一下玲玲的小胳膊。

玲玲立刻放声大哭,哭得那个惨哟,声音传得到十里之外。不一会儿,玲玲的妈妈和奶奶都赶了回来,争着抢着帮姐姐松了绑。她们并不知道玲玲被捏了,还以为是时间太长了,小宝宝不跟姐姐了呢。

姐姐得了解脱,却还心疼玲玲,质问叶子:“你怎么下手那么重呀?”

叶子不服气地答道:“那天妈妈也使劲捏我来着!”

姐姐反驳道:“你比她大得多呀。”

叶子回道:“越大越知道疼,因为大孩子比小孩子知道得更多。难道不是吗?妈妈捏我,我捏她。这才公平!”

“反正,用她的哭声引回大人,真不是一个好办法!”姐姐总结道。

“有办法胜过没办法!”叶子也下了按语。 

(5)钞票变树叶 

叶子要上小学一年级了,姐姐要上二年级。那时家里仍很穷,姐姐的学费是7元,叶子的学费是5元,总共需要12元。这可把妈妈急坏了。她将卧室里的抽屉一个个取下来,在床上排成一列,一点一点地翻腾、查找,将几角几分的纸币、硬币凑到一起,总算凑够了数。二哥和姐姐都去帮忙,叶子却袖手旁观——她在头脑里盘算着大事业呢。

她想,如果我有数不清的钱就好了!我要让妈妈再也不用为我和姐姐的学费发愁;我要把这几间破房子修好,让它们不再漏雨;我要让妈妈把欠生产队的钱还清,再也不用担心人家来讨债;我要让妈妈买很多很多的米,让我们一家每天都可以吃米饭;我还要修一条很宽很宽的公路,通往村外去,让全村的人扬眉吐气……总之,如果有很多很多的钱,那就好了,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

可是,这么多钱从哪里来呢?叶子犯难了。她想不出来钱的办法。上了几天学之后,有一天晚上,她做了一个梦。

在梦里,叶子只身一人早早地到了学校。校园里空荡荡的,静悄悄的,不知为什么弥漫着一种神秘的气息。她有点儿心慌,又有点儿喜悦,好像有什么不同寻常的事要发生,她有这种预感。不同寻常的事,意外的事,最好是奇迹,这就是叶子每日所期盼的。

她转身环顾,整个校园尽收眼底:两排半旧不新的瓦房南北相对,东边是山丘西边是农田,隔出一个正方形大操场。操场正中央有个方形水泥台,水泥台中央插着一把旗杆,一面有点褪色的小红旗在旗杆顶上耷拉着。

这时,一阵风掠过,那面红旗睡醒了似地扬了一下头。操场东面四五棵不大不小的树开始哗哗作响,节奏整齐,如唱歌一般欢快。

叶子不由自主地回头去望那些树,那个小得不能再小、一眼便能数清棵数的小林子,是她最喜欢的这个学校所特有的一道风景。

她受了召唤似的,迈开双腿朝小树林走去。走到树底下,她抬头仰望着树冠,寻找那些平时和她一起玩耍的小鸟,可是,它们一只也没有露面。失落之余,低头一看,树底下竟铺了厚厚的一层纸币——全是币值很大的钞票呀,上面印着国家领袖的大脑袋,那肯定是大钱了!

叶子惊讶得双眼圆睁,嘴巴合不拢。她什么也来不及想,就赶紧蹲下身去扫钱,后来干脆匍匐在地,撅起屁股,手脚并用——脚当手用,手当耙子用,把它们扫成一堆,一大堆!扫呀扫呀,把她累得满身汗。

我终于有钱了!有了足够的钱!叶子想着,心花怒放,非常知足,但双手却停不下来,尽管那堆钱已经有一座小山那么高了,她还在拼命地扫呀扫呀……

直到她快累垮了,她才抽了个空儿,屏息凝神,想好好看看她的“金山”。没想到,这一看可不得了——那些钱原来只是一堆落叶!

叶子的心一下子凉透了。原来,原来……

她醒来了。

这个梦,她一直记得清清楚楚,每个细节都是那么逼真。

无论如何,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她跟自己说,钞票如果不是自己努力挣来的,也许到了手也会变成树叶的。 

(6) “想”是什么?

 “你好好想一想吧,要在家里做家务,还是要上田里干农活?”妈妈常会这么说。

“怎么做才好呢?你想到办法了吗?”伙伴们常会这么说。

“回去做作业吧,动脑筋,仔细想。”老师常会这么说。

“我肚子饿了,我想吃饭。”叶子常会这么说。

想,这个字眼实在太耳熟了。叶子听说它无数次了,也用过它无数次了,当然知道它的存在。可是,当见到语文课本里写着“读一读,想一想”的时候,她对它的反应就不这么自在了。

“想”,究竟是什么呢?她瞅着这个字,悄悄地琢磨着。为什么要“悄悄地”呢?因为她怕别人笑话她。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张口闭口就是“想”,想必大家都知道“想”是什么意思。糟糕的是,叶子竟然不知道它的含义。这就像所有人都知道1加1等于2,蠢猪才算不出来一样。真是太严重了!如果去向别人求教,他们会不会以为她是个傻子,或者是个笨蛋呢?

叶子左思右想,为了保住名誉,捍卫尊严,最后决定靠自己去搞明白。

那么,“想”是什么东西呢?不,它不是个东西,而是个动作。

那么,“想”这个动作是怎么进行的呢?一定是在脑子里进行的。虽然大家都说过“我心里想着……”,但叶子这个时候已经知道,“心想”不过是个约定俗成的说法而已,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头脑,所以大人们常骂心不在焉的孩子“头脑带来了没有”。

那么,当有动作在脑子里跑来跑去的时候,我为什么感觉不到呢?……

有一天,叶子决定做个实验,实验的对象就是她自己的头脑。她躲进废弃的部队营房里,藏在高高的草垛间,往软软的草垫子上一坐,鼓起勇气发出声来。她问自己道:“10加10等于多少?”“20!”她立刻回答道。头脑里头没动静,显然她“想都没想”。

她给自己换了个难一点的题目:“12加13等于多少?”过了一会儿,她才说出了答案。可见,她的数学脑筋并不灵敏。她花了时间计算了,可她脑子里还是没动静。

那么,脑袋瓜里静得就像停止了的时间,到底是谁在计算呢?难道是那个得数忍不住就自个儿跳出来了?还是头脑里始终有谁在做事呢?我们的头脑里也许有一个密室,里面有什么神奇的东西,它们锁起门来办公,所以它们怎么做,我们是永远无法了解的。

可是,如果有东西住在我们的头脑里,那它们开门关门,走来走去,交流信息,我们为什么察觉不出来呢?可见,这个想法还是不成立的。为了试探出头脑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叶子又出了一堆题目来为难自己,有的答上来了,有的没答上来,但总归这个实验失败了,因为她越搞越糊涂,渐渐打起呵欠来了。

突然间,妈妈的呼唤声穿过村子,直抵她的耳际,她一下子来了劲——吃饭的时间到啦,她便飞也似地跑回家去。关于实验的事,就不了了之了。

然而,“想”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动作呢?这个困惑一直伴随着叶子长大。

直到上大学之后,她才明白了,她当时所思考的那个问题其实是,“思维是个什么过程”或者“人脑是如何工作的”。这是多么重要的命题啊!

让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当初叶子拿着她的问题四处讨教,结果会是什么样的呢?

(7)心碎的声音 

在纯粹的农耕时代,村里人是离不开家禽家畜的。即使是叶子的大哥,那个凶巴巴的大男孩,也爱上了他养的一只英俊帅气的小公羊。那只雪白的公羊长得又匀称又结实,昂首阔步,灵巧敏捷,后脖子上耸着一排长长的鬃毛,在风中晃动着,犹如一面伟大的旗帜,看上去威风凛凛,不可侵犯。大哥常常抚摸它的头,有时还故意跟它脑袋顶脑袋较劲儿呢。可惜,那美丽的公羊一成年就得了破伤风,死了。大哥非常难过,把它埋在了家里的大龙眼树下。那时龙眼树简直称得上家里的“摇钱树”(到了收获季节——每年暑假快结束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搭床在树下守着,连掉在地上的龙眼也得捡起来烘干卖钱呢,自家人是一颗也舍不得吃的),也只有它才有与那头公羊为伴的荣耀。

二哥也曾经为一窝失了妈妈的小猫哭泣。那时候老鼠很多,邻居家在地里下了鼠药,叶子家的猫妈妈吃了中毒的死老鼠,于是口吐白沫,死了,留下五只刚出生没几天的小猫咪嗷嗷待哺,实是可怜。那时不知谁送来了几罐牛乳,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很难得,可是二哥拿这些牛乳喂小猫。小猫成天找妈妈,喵喵叫个不停,二哥就把它们放到他的被窝里,和他一起睡觉。后来,小猫们慢慢长大了,妈妈怕小猫抓了他的脸,才强行把这些“养子养女们”给驱逐了。

叶子也爱猫。有一次,猫妈妈产下了一只小猫,是独生的。当时农村流行一种迷信观念,说狗独生是宝,猫独生是祸,必须抛弃。天哪,那样一只可爱的小猫竟然被妈妈扔到渠道里,被水流带走了。真是太残忍了啊!她为这事生了妈妈很久的气。

后来,猫妈妈又生了个双胞胎。这对孪生小猫长得一模一样,快快活活地步入了淘气的童年。有一回,家里炖了一锅鸭汤,大哥边吃边把骨头吐在地上,两只小猫就跑过来啃骨头,这时家里的大狗扑过来,一口一个,两下就把两只可爱的小猫咬死了。叶子顿时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哭得汤都喝不下了。她因此恨极了大哥。

最不忍提及的是,叶子曾经养了一猪圈兔子,却在转瞬间全部损失了。那时家里有个猪圈空着,妈妈建议养兔子。叶子每天放学后就去田里拔兔草,一篮子一篮子地带回来给它们吃。它们繁殖得很快,一年半载的就有好几十只,整个圈子都显得拥挤了。每次,她提着篮子去开那个附属房的门,吱的一声,大大小小的兔子们全都竖起耳朵,抬头观望,警觉地恭候着它们的小主人。草一扔进去,它们就咯吱咯吱拼命地嚼起来。叶子就趴在那个木栅门上看着它们吃,一遍又一遍地数一数多不多少不少。

可是有一天,邻居大伯母家一只凶恶的狗不知怎么的进了附属房,跳进了兔圈,发疯似的把它们一举杀害。叶子放学回来,听妈妈说了这事,跑到兔圈门口,扶着门框放声痛哭,哭得那个惨烈啊,眼看要天塌地陷了。那一次,她似乎听到了自己的胸膛里心碎的声音——心都碎了,怎么也无法补救了。

大伯母是很照顾叶子一家的,可是因为她的狗犯了这个大错,她把大伯母也恨上了。往后好长一段时间,她怕极了那条狗,放学回来,见那狗在家门口徘徊,她就绕道走,连家也不敢回了。 

(8) 带红钩的作业本 

刚上学那一两年,叶子总是缺练习本写拼音、写生字,只好拿姐姐用过的本子来,用橡皮擦把上面的字全擦掉,再写上自己的作业。可是老师批改过的红墨水钩怎么也擦不掉,她很怕老师责备,每次都提心吊胆地交作业,生怕老师说:“我还没看呢,你自己就打钩了?”可怜,为这事,叶子那时的心理负担真大呀。没错,贫困本身就是一种伤害,这种伤害使人不知不觉中产生了自卑心。

后来,老师们就给学习好的同学奖励作业本,于是叶子有了足够的本子了。可是,叶子得穿姐姐穿小了的旧衣服旧鞋子,用她淘汰下来的旧书包。她心里总是不甘愿的,一直嫉妒姐姐。可是妈妈总说,姐姐大,又爱美,穿旧了的衣物还可以给小的穿,也省钱,应当理解。可是没有人理解叶子的心思,她的忌妒心在悄然滋长,有时候莫名其妙就赌气,把自己反锁在房里。当然,这一招其实姐姐用得更多,她的个性才叫强烈呢。

叶子对姐姐的感情很复杂,既嫉妒又尊敬,既怨恨又怜爱。儿童的这种心理,如果不细细剖析,很多人恐怕是不相信的。

姐姐不管做什么家务都是主操手,叶子永远给她打下手,专做摘菜、洗菜、烧火这种没技术含量的活儿。而姐姐却会在灶台上挥刀切菜,并且切出花儿来;还会在锅里嘁嘁嚓嚓地翻炒,炒出美味来。因此姐姐叫叶子快烧火,她就快烧;加大火力,她就添柴。有一次火熄了,怎么也点不着,叶子就把头伸进灶洞里吹火星,结果那团干稻草忽地喷出火舌来,把她的刘海和眉毛都烧焦了,姐姐却在一旁哈哈大笑。

姐姐熬了鸡汤就盛出来,姐妹俩一起喝。真好喝,喝完了还想喝,于是一碗接一碗地喝。等到天黑了,妈妈和两个哥哥快回来了,姐妹俩才着了慌:有鸡肉没鸡汤,怎么交代?幸好姐姐有办法,她加了水和盐,再煮开就充数了。大哥边喝汤边叫道:“这鸡汤怎么有咸味没鸡味啊?”不过,他也并不追究的。

姐姐见门口一株红月季开得很美,非摘下一朵插在妈妈头上不可。妈妈坚决不肯,但姐姐绝对有办法让妈妈服帖了,最终头戴一朵红艳艳的大月季下地去了。叶子于是对姐姐起了钦佩之心。

妈妈叫姐妹俩给寺庙里的佛祖烧香磕头,姐姐却拉住叶子说:“不,永远不要给人下跪!”姐姐说话那么铿锵有力,叶子牢牢地记住了,果真从此不失一点尊严。只不过,那时候她还不知道拜佛和对人卑躬屈膝是不一样的。但这事使她对姐姐有了深深的敬意。

每天晚上,姐妹俩抵足而睡,第一个环节是互挠脚底板。姐姐总是让叶子先挠她两百下,再轮到她给叶子挠。叶子老老实实一下不少地数完了,她却随便抓了两三下,就呼呼大睡了。

每逢过节,姐妹俩从亲戚邻居家里得了橘子,一人一个,姐姐总说,先吃你的吧。于是一掰两半,姐姐总是假意比了比,把大的(其实是小的)给了叶子,叶子毫不计较地收下了。等姐姐吃她自己的橘子时,叶子有没有在场就不一定了。

每次吃甘蔗,姐姐总是把咸的一端递给叶子,说这一块容易啃,给你吧,她自己吃比较甜的那一截。叶子接过去,愉快地吃起来。

多年以后,姐姐回想起来,总说叶子小时候很傻很好欺负,可是叶子心里却明白,她只不过是为了姐姐开心,假装认可了她的说法。姐姐的心突然间酸了。虽然在一个家庭里长大,可是她没有用过带红钩的作业本,妹妹的心她是不懂的。

(9)撒谎 

人天生是会趋利避害的,撒谎便是一项不学而能的本领。那时候小姑妈总游说叶子住下来陪表弟表妹玩,叶子每次一想妈妈就假装肚子痛,只好回家了。

有一次,天快下雨了,叶子按照妈妈的吩咐,着急要把她养的一窝小鸡抓到竹筐里去,好送到屋檐下,免得淋雨。那些小鸡刚出生没几天,毛茸茸的,非常可爱。叶子一只一只地抓进去,剩下最后一只却难办了。那只小鸡很活泼,又怕人,根本不配合,四处乱跑。叶子便追着它跑。它绕圈跑,叶子怎么也追不上。

突然间,她想出了一个办法,掉头反方向追捕——结果,那只可怜的小鸡跑到了她的鞋子底下,抬脚一看,已经是一张软软的黄饼了,内脏从肛门排了出来。叶子吓坏了,一面心疼她的小鸡,一面担心受妈妈责骂。事不宜迟,她捏起这小东西,把它扔进了粪坑里。后来妈妈问起小鸡怎么少了一只,叶子坚持说它跑丢了。于是这关就算过了。

又有一次,叶子放学回家要煮饭,需要先把上一顿的稀饭盛出来。她把妈妈最喜欢的一个黑釉陶罐端出来,用膝盖把它顶在橱柜上,一手扶着锅,一手拿大勺子把剩饭舀进罐里。她心里想,这陶罐肚子这么圆,靠在橱柜上不稳当,别掉下去了……果然,就在这刹那间陶罐摔到地上,碎了一地。完了完了!这个细黑釉罐子是妈妈最心爱的容器,让她知道了可就少不了挨打挨骂了。

叶子什么也顾不得了,赶紧收拾了碎陶片,把它们埋在远离家门的一处田边。后来妈妈找那个陶罐找了很多次,叶子总一口咬定“没见过”,直到上大学了也没敢承认过。唉,这以往的过失根本无法弥补了,否则现在买十个这样的陶罐赔妈妈不就得了?可是妈妈还要那陶罐做什么呢?

有一天晚上,妈妈到隔壁大伯母家聊天,让叶子和姐姐点上蚊香驱蚊子,一会儿回来好睡觉。姐妹俩点上了蚊香,不知怎么的,觉得有必要拿着蚊香在床上巡一圈,然后把蚊帐放下来,这样就保准没蚊子了。两人办妥了这事,就上大伯母家玩去了。等母女三人回来,才发现大事不好!床上的被子被火星点着了,正在冒黑烟呢。妈妈急忙把被子拖出去,一顿好拍,才把火星都掐灭了。问及起火缘由,叶子坚决与姐姐站在同一战线上,怎么也不肯说,只道是风吹了蚊香的灰烬到床上去了。

叶子家里养山羊那几年,二哥天天赶羊上山,早出晚归,就像古代故事中的牧童。但是山凹里有几处农田,那些羊一旦下山偷吃过庄稼,就老惦记着这一美事。大哥于是派姐姐看守一处梯田,又派叶子看守另一处。叶子独自呆在山中的田野里,很是害怕,总要劝说邻居几个小朋友上山陪她。那些小孩要是去了,她就弄一个小灶,上面搁一个铁盒子,在里面煮七煮八的,煮什么大家就吃什么。

可是更多时候,小屁孩儿们是不愿意跟去的,叶子就编出许多谎来,好说歹说把他们给骗上山去。什么山上可以遇上野兔啦,还有长着獠牙的野猪呀,还可以见到仙女啦……不过,有一次她自己上山时,真的遇上了一只黄鼠狼。那只母黄鼠狼身后还跟着四五只小幼崽,一看见有人来了,它立刻撅起屁股,放出了一团熏得人睁不开眼的黄雾,然后迅疾跃过灌木丛,领着它的孩子们逃走了。

不再养羊之后,每次回想上山看羊那段岁月,叶子总觉得感慨、辛酸。一个小女孩怀着多么大的恐惧一天到晚静坐在山谷里守着庄稼地啊。为了避免一个人上山,又编过多少谎言诱骗小朋友陪同呀。有趣的是,她心里总想着:假如怪兽追来了,我一定跑得比他们快!

(10)残忍的心 

听一位朋友说:小时候我们家几个兄弟喜欢养狗,有一次下了一窝狗崽,我爸让我把它们扔掉,因为小狗老叫。我护着小狗不肯,但后来还是用竹篮子提着小狗到村后,找了一个废旧的粪池,把它们扔了下去……这件事我记忆很深刻,想不到人会这么残忍。

姐姐小时候偶尔也现出一颗残忍的心。有一次,她和萍儿在晒谷场上玩,发现那里有好多又粗又长的竹竿,便叫叶子坐到其中一根的中间去,说她和萍儿要给她抬轿子。叶子坐上去了,她们俩各执一端,放到肩上,一站起来,叶子便失去平衡,重重地摔到地上,脑袋上鼓起了一个大包。两个大女孩却乐得捧腹大笑。

有一次,叶子提着两个水桶到溪里打水,要浇她的花圃,却不幸地滑进了溪中,爬上岸来,两腿不住地抽搐,姐姐又在那里笑个前仰后合。

又有一次,姐姐在做饭时,让叶子把火钳放到灶肚里烤着。那时候,她家的厨房总有许多鼹鼠从这个洞窜到那个洞,成天吱吱叫。姐姐等着火钳通红了,就取出来,往鼹鼠洞里一插——哧!哧!哧!一股皮肉烧焦的味道飘出来了。多么残忍啊!日后叶子看到捷克动画片《鼹鼠的故事》,真是懊悔极了。

姐姐更喜欢做女工,烧菜做饭、制作各类糕点、织毛衣等等,样样精通,而对植物和动物并没有叶子那样深的感情。她会杀鸡杀鸭,喂兔子喝酒好杀兔子,这些叶子都是下不去手的。

然而,叶子竟也有残忍无情的时候。有一回她养了一窝竹鼠,一个个胖乎乎圆滚滚的,可爱极了。妈妈却说,不再养了,把它们全杀了吃吧。叶子十分不忍,却不知怎么的又下了狠心,按妈妈的吩咐把那十几只竹鼠搁进了一个桶里,上面压着个竹篓,然后烧一锅开水,哗的一下浇下去——唧唧唧唧!可怜哪,霎时间所有的竹鼠都被烫死了,浮在了水面上!究竟是为什么,一个热爱动物的孩子也会有这么一颗魔鬼的心呢?

姐姐总能想出各种玩耍的把戏。她家老屋门前是一道陡坡,坡的两边是深陷下去的水沟,姐姐便想出了一个刺激的游戏:学盲人走路。她和叶子一组,萍儿和她弟弟志远一组,两个姐姐各用一截棍子牵引着后面闭着眼的小人儿。姐姐眯着眼,偷偷留道缝看路,顺利地把叶子领到坡上去了;萍儿和志远却都老老实实地闭紧了眼,走到半坡就一脚踩空,双双掉进了水沟里。姐姐和叶子都哈哈大笑起来。

那时候小伙伴建兴和雪玉兄妹家有座老房子,里面堆满了干柴和旧家私,其中有个屋子里养着几头猪,天井里养着一大群鸡鸭。这老屋是用不规则的石头砌成的,到处是孔洞,有一次叶子和雪玉、阿涌发现里面住着一只浑身雪白的黄鼠狼。他们就常常拿棍子去捅它,它却怎么也不肯搬家,甘愿常受侵扰,也要长住下去。他们既害怕又好奇,每次路过就拿棍子使劲捅它。

二哥和阿碰、坎仙那几个大孩子则发现那些洞里筑起了马蜂窝。一个晚上,他们几个便去点火烧马蜂窝。结果火苗点着了老屋里的干柴,他们不敢报告大人,一人拿一个小瓶子灌水,来来回回地往洞里泼水。没多久,整座老宅火光冲天,全村人都奔过来救灾,可哪里救得了?还是部队开来了消防车,一直忙活到半夜,才把这场大火给扑灭了。那些肇事者呢,当然免不了一顿揍了。

人性本善本恶?回想幼年,或许人性其实无善无恶,只不过审时度势而已。

作者原创,谢谢阅读!

点击按钮,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