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搜索

 人在失去较差的之时,就去创造较好的。进步是逼出来的。  

给人带来最大快乐的是人,给人带来最大痛苦的也是人。

 人是一种讲究实际的植物,他忙着给自己浇水、施肥、结果实,但常常忘记了开花。

  单纯的人也许傻,复杂的人才会蠢。

  人都是崇高一瞬间,平庸一辈子。

 人是难变的。走遍天涯海角,谁什么样还是什么样,改变的只是场景和角色。

 人是很难真正改变的,内核的东西早已形成,只是在不同的场景中呈现不同的形态,场景的变化反而证明了内核的坚固。

 人永远是孩子,谁也长不大,有的保留着孩子的心灵,有的保留着孩子的脑筋。谁也不相信自己明天会死,人生的路不知不觉走到了尽头,到头来不是老天真,就是老糊涂。

1. 善良和感恩

如果你是一个善良的人,你得到了别人的善意对待和帮助,心中会产生一种自然的情感,这种情感就叫感恩。

当然,前提是你是一个善良的人。善良,就是有同情心。你必须有同情心,才会有感恩心。你对别人怀有善意,乐于帮助,才会懂得别人对你的善意,感激别人对你的帮助。其实,感恩心和同情心是同一颗心,感恩和同情是善良的两面。

冷漠者不知感恩为何物。一个不肯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的人,倘若别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他的本能反应是猜疑,而不是感恩。如果他尚能被感化,因此知恩向善,则证明他善根尚存。能否知恩是检验善根是否尚存的试金石。所以,佛经里说:知恩者不坏善根,不知恩者善根断灭。

 2. 为生命感恩

我们得到珍贵的礼物,心中会对那赠与者怀有感激之情。然而,在我们得到的一切礼物中,还有什么比生命更珍贵的礼物呢?

所以,我们感恩父母,因为凭借他们,我们才得到了这一世的生命。中国传统伦理强调孝,提倡尊亲,其合理内核就是感恩生命的来源。

然而,单凭父母的血肉之躯,我们是不能得到生命的。生命传承,世代相续,那最初的源头在哪里,那神秘的主宰是什么?各民族的神话和宗教都告诉我们,生命有神圣的来源,它被称作天地、神、上帝、造物主。对于生命的这个神圣来源的感恩,就叫做信仰。

在一切感恩中,为生命感恩是最根本的感恩。在这种大感恩的照耀下,生命的总色调是明亮的,使我们能够超越具体的得失恩怨,在任何遭遇中保持感恩之心。

3. 为爱感恩

 如果说生命是最珍贵的礼物,那么,在生命的经历中,爱是最珍贵的礼物。

爱情,亲情,友情,是生命中的无价之宝,你要珍惜。珍惜生命中的爱,常怀为爱感恩之心,幸福就在你的心中。

你得到了爱,你要感恩。你给出的爱被接受了,你也要感恩。在爱中,给出本身就是得到,接受本身就是回赠。

爱是不可量化的,只要是真诚的,就不存在多少的问题。曾经相爱就是恩,你不可为爱的离去而怨恨。如果你确实看清了那不是爱,而是欺骗,也不要怨,而应该蔑视。

 4. 包容和感恩

 生命中必然有逆境、灾祸、苦难,如果你真正感恩生命,就会包容这些负面的遭遇。在某种意义上,它们也是生命给你的礼物,是促使你体悟人生的宝贵机遇。

如同在道德的层面上,感恩心与同情心不可分割,在智慧的层面上,感恩心与包容心也不可分割。一个没有包容心的人,他的心是狭窄的,并且长满了怨和嗔的杂草,感恩心就没有了生长的空间。

我们感恩,是用心感恩。一个人必须有健康的心,才能感恩。心第一要善,有同情心,第二要宽,有包容心,兼具此二者,就是健康的心。

5. 报恩

 感恩是知行的统一,既要知恩,也要报恩。报恩不是只报恩主,倘若那样,实质上仍是交易。知生命之大恩的人,用一生的行为来报这个大恩。

人是有性灵的生命,生而为人,是造化的大恩。为报这个大恩,就要活出你的性灵,拥有自由的头脑、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无愧为人。做人委琐,自甘平庸乃至堕落,是最大的忘恩负义。

如果你在人世获得了成功,不论是凭借能力还是运气,说到底都是上天所赐。所以,你要把这个成功看作一种责任,用它来造福众生,回报社会。

我相信,每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这个位置仿佛是在他降生时就给他准备了的,只等他有一天来认领。我还相信,这个位置既然仅仅对于他是最合宜的,别人就无法与他竞争,如果他不认领,这个位置就只是浪费掉了,而并不是被别人占据了。我之所以有这样的信念,则是因为我相信,上帝造人不会把两个人造得完全一样,每一个人的禀赋都是独特的,由此决定了能使其禀赋和价值得到最佳实现的那个位置也必然是独特的。

然而,一个人要找到这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却又殊不容易。环境的限制,命运的捉弄,都可能阻碍他走向这个位置。即使客观上不存在重大困难,由于心智的糊涂和欲望的蒙蔽,他仍可能在远离这个位置的地方徘徊乃至折腾。尤其在今天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不少人奋力争夺名利场上的位置,甚至压根儿没想到世界上其实有一个仅仅属于他的位置,而那个位置始终空着。

我相信,从理论上说,每一个人的禀赋和能力的基本性质是早已确定的,因此,在这个世界上必定有一种最适合他的事业,一个最适合他的领域。当然,在实践中,他能否找到这个领域,从事这种事业,不免会受客观情势的制约。但是,自己应该有一种自觉,尽量缩短寻找的过程。在人生的一定阶段上,一个人必须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到底想要什么了。

 人的禀赋各不相同,共同的是,一个位置对于自己是否最合宜,标准不是看社会上有多少人争夺它,眼红它,而应该去问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看它们是否真正感到快乐。

 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

在商场里,有的人总是朝人多的地方挤,去抢购大家都在买的东西,结果买了许多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还为没有买到另外许多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而痛苦。那些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的人,就生活在同样可悲的境况中。

 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

 一个人应该认清自己的天性,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从而过最适合于他的天性的生活,而对他而言这就是最好的生活。明乎此,他就不会在喧闹的人世间迷失方向了。

1. 哲学就是谈心

公元前5世纪是哲学的世纪,东西方各有圣人出——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奠定了中西两千多年的精神传统。这两位大哲,一生致力于做一件事,就是和年轻人谈心。他们都不设课堂,不留文字,谈心是他们从事哲学的主要方式。只是到了身后,弟子把老师的言论整理成书,于是中国有《论语》,西方有柏拉图对话录,成为中西哲学之元典。

一个人要和别人谈心,必须先和自己谈心。孔子和苏格拉底想必亦如此,是把和自己谈心的所得告诉了学生。和自己谈心,这正是基本的哲学活动,而它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进行的。

你也许会说:谈心还不容易?且慢,请回想一下,你有多少时间是在和自己谈心?我们平时忙于事务,和自己谈的——也就是脑中想的——多半也是事,怎么做某件事、怎么与人打交道之类。陷在事之中,这个状态是最不哲学的。不过,只要愿意,你又是可以抽出一些时间和自己谈心的,而养成了这个习惯,就是进入了一种哲学的生活状态。

2. 哲学开始于惊疑

谈心谈什么?谈宇宙,谈人生,总之是谈大问题。从事中跳出来,看宇宙和人生的全景,想大问题,你的心就会变得开阔。

柏拉图有言:哲学开始于惊疑——惊奇和疑惑。惊奇,面对的是宇宙;疑惑,面对的是人生。无论人类,还是个人,一旦对宇宙感到惊奇,对人生感到困惑,哲学就开始了。

在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开始于仰望星空,早期哲学家多半是天文学家。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泰勒斯,总是专注于抬头看天,有一回不慎掉入井中,因此遭到身边女仆的嘲笑,笑他急于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地上的事物。我替泰勒斯回答她:宇宙无限,人类的活动范围如此狭小,忙于地上的事情而不去探究天上的道理,岂不是更可笑的无知?

到了苏格拉底,希腊哲学发生了一个转折。按照西塞罗的说法,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召唤到地上来的人。他的哲学聚焦于人生,看见人们似乎明白实际是麻木地生活着,他就用追根究底的提问使之产生疑惑,激励其开始思考人生。他的这种做法得罪了许多人,因此被雅典法庭判处死刑。宣判之时,他在法庭上说出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康德说:世上最使人敬畏的两样东西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哲学无非是做两件事,一是思考头上的星空,宇宙的奥秘,二是思考心中的道德律,做人的道理。所以,可以这样给哲学下定义: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的思考。

3. 孩子都是哲学家

 人们常常说哲学玄虚、抽象、艰涩,其实不然。用哲学的定义来衡量,你会发现,孩子都是哲学家。

举我的女儿为例。四岁时她问:“天上有什么?”妈妈答:“云。”问:“云后面呢?”答:“星星。”问:“星星后面呢?”答:“还是星星。”问:“最后的最后是什么?”答:“没有最后。”问:“怎么会没有最后?”妈妈语塞。她又问:“第一个人是从哪儿来的?”答:“中国神话说是女娲造的。”问:“女娲是谁造的?”妈妈也语塞。女儿五岁时知道人长大了会老会死,因此常说一句话:“我不想长大。”有一天自语:“假如时间不过去该多好,我就不会长大了。”然后问我:“为什么时间会过去?”我同样是语塞。

其实,做父母的只要留心,都会发现自己的孩子问过类似的问题。这类问题之所以回答不了,原因不是缺乏相关知识,而是因为超越了知识的范围,是所谓终极追问。这正是哲学问题的特点。

请回想一下,在童年时代,当你仰望星空之时,何尝不是对宇宙之谜怀有一种神秘感?当你知道生必有死之时,何尝不是对生命意义产生了一种困惑?反过来说,面对浩渺宇宙不感到惊奇,面对短暂人生不感到疑惑,岂不是最大的麻木?所以,哲学问题绝不是某几个头脑古怪的哲学家挖空心思想出来的,而是人生本身就包含着的。如果你葆有孩子般纯真的心智,它们一定仍然是你的问题。

4. 哲学没有标准答案

 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的思考——在这个定义中,请注意两个关键词。其一,根本问题。哲学不只是方法论,如果你撇开根本问题,只是琢磨用什么聪明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枝节问题,你就仍然与哲学无缘。其二,思考。哲学不是教条,如果你放弃独立思考,只是记诵一些现成的结论,你离哲学就比没有学这些教条的时候更远了。

哲学上的根本问题,比如世界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原是没有最终答案的,更不存在所谓标准答案。如果有一种哲学宣称能给你一个标准答案,那一定是伪哲学。哲学的原义是爱智慧,什么是爱智慧?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苏格拉底的这句名言是最好的注解,就是绝不肯糊里糊涂地活,一定要想明白人生的道理。可是,教条式的哲学教学做的正是相反的事情,恰恰是要给你一个不思考的人生。

所以,我认为必须改革我们的哲学教学。哲学教材应该以问题为核心,辑录大哲学家们的相关著作,让年轻人知道人类最伟大的头脑在思考什么问题,有些什么不同的思路。通过这样的学习,唤醒你心中本来就存在的类似问题,使你对它们的思考保持在活跃和认真的状态。达到了这个效果,你就是真正进入了哲学。

5. 哲学让你有一个好心态

也许有人要问:既然哲学问题没有最终答案,思考它们又有何用?我的回答是:想这些无用问题的用处,就是让你有一个好心态。

首先,一个想宇宙和人生大问题的人,眼界和心胸比较开阔,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比较超脱。王尔德说:“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我们中有些人仰望星空。”可以想见,当人们热衷于阴沟里的争斗之时,仰望星空的人是不会参与其中的。相反,如果你的人生没有广阔的参照系,就容易把全部注意力放在眼前的事情上,事情多么小也会被无限放大,结果便是死在一件小事上。

其次,人生哲学的核心是价值观。在价值观问题上,当然也不存在最终答案,但你可以有自己的选择,而这个选择事关重大。唯有从人生的全景出发,你才能看明白人生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而这正是哲学的作用。因此,对于重要的东西,你可以看得准、抓得住,对于不重要的东西,你可以看得开、放得下,做到大事不糊涂,小事不纠结,从而活得更积极也更超脱。

说到底,哲学解决的是心的问题,是要让你的心有一个好的状态。

亲爱的少年朋友,在《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这本书里,我想和你们探讨关于生命的真理。

人来到世上,首先是一个生命,生命是每个人最宝贵的东西,这似乎是一个人人都懂的道理。可是,进入到实际的生活中,人们似乎不记得这个道理了。许多时候,人们不是作为生命在活,而是作为欲望、野心、身份、称谓在活,不是为了生命在活,而是为了财富、权力、地位、名声在活。这些社会的堆积物遮蔽了生命,人们把它们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为之耗费了一生的精力。

那么,请允许我说:生命的真理是——单纯。生命原本是单纯的,应该是单纯的。作为自然之子,生命的需要原是简单的,无非是与自然和谐相处,健康,安全,以及爱情、亲情等自然情感的满足。复杂,是对生命的真理的背离。人间的各种争斗,人生的诸多烦恼,都因这个背离而起。

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我希望你们保持清醒,不被时代的风气绑架。你们要经常向自己的内部倾听,听一听自己的生命在说什么,想一想自己的生命真正需要什么。

当然,你们处在生命的早期,对人生满怀激情和幻想,渴望卓越和辉煌。你们尽可以去创造种种不平凡,但是请记住,一切不平凡都要回归平凡,平凡生活构成了生命的永恒核心。你们也尽可以去争取成功,但是请记住,倘若成功使你们的内心和生活都变得过于复杂,失去了生命的单纯,这个成功实际上是失败。

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名声、财产、地位等等是身外之物,人人可求而得之,但是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在如何活的问题上,你必须自己做主,盲从舆论和习俗是最大的不负责任。在人世间的一切责任中,最根本的责任是对你自己的人生负责,真正成为你自己,活出你独特的个性和价值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