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搜索

  上一期我和朋友们谈到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使孩子开发出强大的学习能力。许多朋友表达了自己的困惑。下面,我把朋友们的问题和我个人的看法整理如下:

  问题1:读书太多,会不会近视或变呆?

  有些同学跟我说,他们读书时,父母却经常说:“不要读啦!”据我所了解的一些父母的心态,他们想的是,孩子一直翻着书看,弄近视了怎么办?别读了,成绩也不错了,干嘛还读?另一些父母则认为,一有空就读书,读成了书呆子了。

  关于读书导致近视,另一个家长却是这样跟我说的:“哦,读书对视力的影响不用提,如果他能少玩点游戏,少看点电视,早过头了!”这话恐怕适用于绝大多数孩子,大家心领神会。

  读书,怕近视——这不过是个借口罢了。只要用眼适当,绝不在光线不足时看书,也绝不窝在床上看,按正常要求阅读,你近视了,读书不会是重要原因。

  至于读书使人成为书呆子,这种老调牙的传统思想,实在该抛弃了。阅读并思考,使人的见识有了广度和深度,使人的思维越来越敏捷,除非你读书是不求理解,全盘接受,照搬照套的。读起书来这样死板的孩子,在今天其实是基本绝迹了。

  问题2:应该让孩子读什么?

  许多家长问:书店里,网店里,书是浩如烟海,读不尽的,要读什么书呀?带孩子去书店,他就蹲在那里看漫画书,一本又一本,看个没完没了。看了好几年,没见有什么长进。

  事实上,读一些漫画书,我们不应反对。凡是孩子喜欢的,又无害的,孩子凭着好奇心想了解一下,都可以理解。但是我们对孩子的阅读选择要及时引导。如果把时间都花在阅读漫画上,那是一种对宝贵时光的浪费。每个人都只有一个童年和少年,孩子自己意识不到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分的珍贵,我们作为家长却是清楚明白的。玩,要玩得快乐有趣;读,要读得深入心灵。千万不要专注于读快餐,快餐很容易读,看似有“量”,很有成就感,可是谁能一辈子从那里头汲取营养呢?别说日后受益,就当下读了也立刻忘了,或消磨消磨时间而已,不必花时间在那上面。每周翻一翻杂志,了解一些资讯,倒是必要的。但阅读的主体内容一定指经典名著,从幼儿阅读图画书起,要真正培养出能力来,必须选择好书。要读各种名著,要去和那些好作家、甚至是世界级大师对话。这是阅读的品味。

  具体到小学生读什么,初中生读什么,高中生读什么,各学校都公布了名著书单,这些书在中考和高考中也必考。阅读量比较小的同学可以从这些书读起,读完了再根据自己的疑问和兴趣,顺藤摸瓜地阅读。(参考历史阅读:《最有效的阅读:跟着兴趣走》)

  现在遇上了一个问题:有些语文老师说,“没去读的,到时候发个提纲,需要背诵”。因为有了这个“背诵应付考试”的招术,一部分孩子仍然盯着分数,干吗要读?这样的思路,能力从哪里来?十几年受教育,不是自欺欺人吗?

  我们一定要清醒过来:学习,是为了培养自己;活着,是为了成为自己的主人。你要不想糊弄自己,别人才糊弄不了你。

  问题3:给孩子买了大量作文选,他都不看,怎么办?

  说到读作文选,满分作文之类,我感触很深。许多老师和家长急功近利,有的孩子自己也是这个目的,总以为读或背优秀作文,自然就会写了,即使不会写,到时改头换面,搞出一篇往考场上一放,没被认出抄袭来,不是大功告成了?

  有个学生对写作十分不以为然,中考这么混过了关,骄傲地跟我说:“关于写作,我自有办法!考前整几篇优秀作文,考场上剪切编辑,你不用跟我多说!”我对他的所有感情于是只浓缩为两个字:同情。

  唉,家长和孩子产生冒险投机的想法很实际,却很幼稚,这种做法到头来一定害你。也许你在中考考场上可以这样游刃有余,可是高考考场呢?何况,你总要在社会上立足的,难道你相信这一招能够帮你开拓天地?

  我有个学生上小学期间背诵了大量小学生优秀作文选,篇篇铭记在心,到了初中,一写作就有一篇小学生作文上来。每篇都围绕主题,句句精当,问题是,小学生作文就是小学生作文呀!他现在要清空头脑里那些堆积着的“小学生作文”,然后才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可是,怎么清除那些东西,谁来给个方案?

  有个家长跟我说,他儿子小升初考试、中考、高考,写的全是同一篇文章,就那样过关了。这个例子多令人惊骇呀!这样的孩子是成长了吗?还是他的成长早停滞了?大人们怎么不好好想一想这个问题呢,却以能够“以不变应万变”而得意。

  我也不是全否定作文选,作为参考资料,偶尔买一本翻一翻,还是很好的。看一看你的同龄人在老师的指导下写的文章是哪个水平,他们写了什么素材;看看考场上满分作文长什么样,有些是十分模式化的,不值得学习,极个别是的确有水平的,值得留意。但不论如何,只要你想获得写作能力,你就不能依赖作文选和满分作文。

  我还引用尹建莉的说法,她讲得十分到位:

  我一直不赞成学生们读作文选,所以也从不让圆圆读。她的课外阅读书籍大部分是小说,此外隋传记、历史、随笔等。只是在高三年级,为了把握高考作文写作要点,才读了一本“高考满分作文选”。圆圆高考作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许与她研究过那些满分作文有一定的关系;但我在这里想强调的是,如果没有她十几年来持续不断的阅读,和业已形成的良好的文笔,高考前读多少本“满分作文选”也没用。

  现在,不少家长不关注孩子的课外阅读,只是热衷于给孩子买作文选,订中小学生作文杂志。这是一个极大的认识误区。我看过一些中小学生作文选和作文杂志,上面登的文章当然都还文理通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能写出那样的文字已不容易了。但它们写得再好,也不过是些学生的习作,无论从语言、思想还是可读性上,都非常稚气。这些东西只是习作,不是创作,除了老师或编辑,谁愿意看这些东西呢。

  有个绘本名叫《艺术是甜的》,教育专家尹建莉也写了一篇文章叫《艺术教育应该是甜的》。这使我想起了我有了孩子之后的第一个念头:但愿我的小宝不是什么音乐美术之类的天才,我更希望她是个平凡的孩子。假如她有音乐或美术天分,我不培养她,说不过去,我就是砸锅卖铁也会为她寻师求道,就像丁俊晖的父亲为他的儿子所付出的一样。可是,睁眼瞧瞧,现在艺术教育都搞成了什么样子?我宁愿孩子没这些天分,不至于为父母未培养她感到遗憾,也不至于在功利的艺术教育中受到严重的伤害。

  的确如尹建莉所言,很多的父母,当他仅仅面对幼小的孩子时,心底柔情万种,发誓要让孩子幸福,包括要孩子去学一门才艺,最初的动机也往往单纯,只是要孩子有一项特长,有功课以外的爱好。可一旦孩子进入学习程序,不少家长很快就忘记了这个初衷,放不下“学习就要吃苦”这样的教条,最终把艺术教育做到了“兴趣爱好”的反面。

  我教过不少艺术生,父母听其爱好,未加以任何要求,只负责来回接送学习的,少之又少。对于真有天分的孩子而言,学起来还算轻松,学了就会,会了就考,考了就过,级级向上,皆大欢喜。可是多数孩子学起来并不容易。刚开始接触某一样才艺培训,孩子十分好奇,自然是想学,因为玩伴里许多孩子都在学,也想尝试尝试。可是一学,觉得没劲了,想退出,父母抛出的第一个道理是:“兴趣是需要培养的!”于是继续培养。硬着头皮又挨过了一段时光,学到了一定的阶段,实在不想再熬下去了,提出退场,父母抛出了第二个道理:“学什么东西都要坚持,绝不能养成半途而废的习惯!”那好,话都让父母说完了,孩子还有什么好辩解的?于是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开始斗争。从小缺乏自我的孩子就顺从算了,做个乖乖男乖乖女,彼此好受;从小独立有见解的孩子就开始叛逆或耍小聪明,撒谎“全弹过了,全会了”之类,开始和父母斗智斗勇,在硝烟弥漫的家庭里过活。——诸如此类的例子实在太常见了,多说都是费了口舌。

  有些“虎妈”老喜欢举郎朗的例子,说他能有今天,就是他爸爸用大耳光抽出来的!这个说法你也信吗?

  尹建莉说,如果想把一个天才变成蠢材或变成一个心理变态者,确实光有大耳光就够了;但如果说大耳光抽出一个杰出的钢琴家,这相当于说一个农夫抡着镐头在土堆里乱刨乱挖就能造出一间宫殿,或者说一个铁匠天天抡着锤子去敲打一块铁皮,就可以把它敲成一枚发射到太空的火箭。如此逻辑,只要稍微动用一下我们的常识和理性,就知道这是多么可笑。

  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郎朗”为什么凤毛麟角,因为他的成功,必须是多方面条件协作的一个成果。自身天赋、父母的影响、教师水平、个人努力、经纪人的能力、机遇,等等,缺一不可。在他的整个学艺过程中,郎朗像任何一个孩子一样,可能有懈怠、痛苦,也有和家长的冲突等这些负面的东西,但这些东西一定不构成他艺术学习生活的主体。至于他父亲那句“名言”——练不好琴,要么跳楼,要么喝药去死——假如真这样说过,这也只是一个偶然事件,绝不可能是父子相处的常态。可能是媒体放大了一个偶然的细节,或者是他本人在品尝胜利果实时,对过往的某个不愉快细节进行了夸张回忆,夸大了它的影响和意义。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回忆一件事时,会依自己的心理需求对材料进行加工,下意识地挑选出那些对自己有利的部分,或者是对过往事实进行合理解释。所以一些人在谈到自己的某个成功时,对一些健康因素视而不见,却归纳为自己的成长得益于早年父母的打骂或老师的惩罚。这是其潜意识不愿接纳过去某种令人不快的经历,通过美化让它变得能够为自己接纳。这是一种下意识的自我掩饰和自我疗伤行为,只是当事者很难辨识这种心理。

  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子动情地对“虎妈”说:“如果我遇到一位像您一样的妈妈,我的钢琴就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了。”她的话在现场唤起一片认同——正因为太多的人持有如此幼稚的逻辑,在许多教育问题上进行浅薄的因果关系推理,所以“虎妈教育”才有一定市场,而生命和教育的加减法不是这样计算的。(引自尹建莉《艺术教育应该是甜的》)

  是的,当今艺术教育搞得要多扭曲有多扭曲。当新政策出台,高考取消艺术、体育特长加分之后,许多人立即放弃了这些培训。北京有个高中生,小提琴已经拉成了金帆乐团的第一小提琴手,父母拼尽所能,为她投资了80万,仅仅因为一个不加分的政策,她就放弃了小提琴。为什么?因为学得压力太大,太劳累太痛苦,并且不过是为了高考加分而已,事实上她更喜欢写作。

  假如你或你的孩子觉得艺术教育不是甜的,那就冷静想一想吧,有特长而无爱好,获得心理障碍的风险显然比有爱好无特长的孩子大得多了!你不觉得,任何孩子首先应该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正常人,然后再来谈什么天才不天才、特长不特长的吗?

  顺便推荐一部心理学经典名片《心灵捕手》,未看过的朋友们可以欣赏一下。

  绘本《活了100万次的猫》与《逃家小兔》一样家喻户晓,然而要读懂这只猫的故事,可不那么容易了。读第一遍,我的感觉是,这书是写给大人看的,儿童要理解它,恐怕不容易。下面,先让我们把这个故事温习一遍。

  有一只100万年也不死的猫。

  其实猫死了100万次,又活了100万次,是一只漂亮的虎斑猫。

  有100万个人宠爱过这只猫,有100万个人在这只猫死的时候哭过。

  可是猫连一次也没有哭过。

  有一回,猫是国王的猫。

  猫讨厌什么国王。

  国王爱打仗,总是发动战争。而且,他还把猫用一个漂亮的篮子装起来,带到战场上。有一天,猫被一支飞来的箭射死了。

  正打着仗,国王却抱着猫哭了起来。

  国王仗也不打了,回到了王宫,然后,把猫埋到了王宫的院子里。

  有一回,猫是水手的猫。

  猫讨厌什么水手。

  水手带着猫走遍了全世界的大海和全世界的码头。

  有一天,猫从船上掉了下来。

  因为猫不会游泳,水手连忙用网子捞了上来,可猫还是淹死了。

  水手抱着湿得像一块抹布似的猫,大声地哭起来。然后,把猫埋到了遥远的港口小镇的公园的树下。

  有一回,猫是马戏团魔术师的猫。

  猫讨厌什么马戏团。

  魔术师每天把猫装到一个箱子里,用锯子锯成两半儿,接着再把完好无损的猫从箱子里取出来,换来一片拍手声。

  有一天,魔术师失手了,真的把猫锯成了两半儿。

  魔术师两手拎着两半儿的猫,大声地哭起来。

  这次,谁也没有拍手。

  魔术师把猫埋到了马戏场的后面。

  有一回,猫是小偷的猫。

  猫讨厌什么小偷。

  小偷和猫一起,在漆黑的小镇上,像猫一样轻轻地转来转去。

  小偷只偷养狗的人家。趁着狗冲猫叫的时候,小偷撬开保险箱。

  一天,猫被狗给咬死了。

  小偷抱着偷来的钻石和猫,在夜晚的小镇上一边大声地哭,一边走。然后,回到家里,把猫埋到了小小的院子里。

  有一回,猫是一个孤零零的老太太的猫。

  猫讨厌什么老太太。

  老太太每天抱着猫,从小窗户看着外面。

  猫整天在老太太的腿上睡大觉。

  不久,猫老死了。摇摇晃晃的老太太抱着摇摇晃晃的死了的猫,哭了一整天。

  老太太把猫埋到了院子的树底下。

  有一回,猫是一个小女孩的猫。

  猫讨厌什么小女孩。

  小女孩有时把猫背在背上玩,有时紧紧抱着猫睡觉。她哭的时候,还会用猫的后背来擦眼泪。

  有一天,猫被小女孩后背的带子给勒死了。

  小女孩抱着耷拉着脑袋的猫,哭了一整天。然后,她把猫埋到了院子的树底下。

  猫已经不在乎死亡了。

  有一回,猫不再是别人的猫了。

  成了一只野猫。

  猫头一次变成了自己的猫。

  猫太喜欢自己了。

  怎么说呢,漂亮的虎斑猫终于变成了漂亮的野猫。

  不管是哪一只母猫,都想成为猫的新娘。

  有的送条大鱼当礼物,有的献上新鲜的老鼠,有的送来了少见的木天蓼,还有的去舔猫那漂亮的虎斑纹。

  可猫却说:“我可死过100万次呢!我才不吃这一套!”

  因为猫比谁都喜欢自己。

  只有一只猫连看也不看他一眼,是一只美丽的白猫。

  猫走过去说:“我可死过100万次呢!”

  “噢。”白猫只说了这么一声。

  猫有点生气了,怎么说呢,因为他太喜欢自己了。

  第二天、第三天,猫都走到白猫的身边,说:“你还一次也没活完吧?”

  “噢。”白猫只说了这么一声。

  有一天,猫在白猫面前一连翻了三个跟头,说:“我呀,曾经是马戏团的猫呢。”

  “噢。”白猫只说了这么一声。

  “我呀,我死过100万次……”说到一半的时候,猫问白猫:“我可以待在你身边吗?”

  “行呀。”白猫说。

  就这样,他一直待在了白猫的身边。

  白猫生了好多可爱的小猫。

  猫再也不说“我呀,我死过100万次……”了。

  猫比喜欢自己还要喜欢白猫和小猫们。

  小猫们很快就长大了,一个个走掉了。

  “他们都成了漂亮的野猫啦。”

  “是啊。”白猫说,然后她的嗓子眼儿里发出了温柔的“咕噜咕噜”声。

  白猫已经成了一个老奶奶了。

  猫对白猫更温柔了,嗓子眼儿里也发出了“咕噜咕噜”声。

  猫多想和白猫永远地一起活下去呀!

  有一天,白猫静静地躺倒在猫的怀里一动也不动了。

  猫抱着白猫,流下了大滴大滴的眼泪,猫头一次哭了。从晚上哭到早上,又从早上哭到晚上。哭啊哭啊,猫哭了有100万次。

  早上、晚上……一天中午,猫的哭声停止了。

  猫也静静地、一动不动地躺在了白猫的身边。

  猫再也没有起死回生过。(完)

  有一次,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高三文科生来上课,我拿这本书给她看。她认认真真地读了一两遍,我问她这书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她想了想,摇了摇头。我理解她不敢轻易下结论的原因——这书其实是个棘手的读本。

  于是,我又把这书拿给许多初中孩子们看。他们年纪小点,胆子大点,一个个畅所欲言。

  “我觉得它讲的是自由主题。当别人的宠物猫,生活再舒适,也不如当一只自由的野猫。自由胜于一切。”

  ——哦?那好,如果故事讲的是自由,那为什么不写到猫终于自由了,有了自己的家庭,找到了自己追求的幸福生活,故事就此圆满结束?每个读者都会对“自由”的意义心领神会。后面又写猫哭猫死,这不是画蛇添足?

  “我觉得它讲的是人生悲剧。一只猫当100万次别人的宠物,始终不以为然,终于当了自己的主人,正要好好地享受生活,可是孩子走了,妻子死了,它最终还得孤独地死去。人生真是一个悲剧。”

  ——哦?那好,如果作者要写人生无论如何总是一场悲剧,作为别人的宠物是悲剧,作为自己的主人仍是悲剧,那猫前面死了100万次,它为什么一次也没有哭过?它为自己反复投胎为别人的猫而难过吗?并且它被小女孩后背的带子给勒死了,它已经不在乎死亡了。它并不痛苦,对不对?而且,当它投胎为野猫的时候,它不也总跟别的野猫炫耀它曾经死过100万次呢!它有老资格,瞧它已经转世轮回多少趟了,别的猫连一次也没活完呢!

  “我觉得它讲的是孤独。猫做了100万回宠物猫,次次玩世不恭,直到做了野猫,和猫们相处,才发现它原先孤单一个,根本不知道猫群的生活。许多猫看它漂亮,就来讨好它,只有一只白猫不讨好它,使它产生了一种感觉: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于是它主动追求这只不理睬它的猫,建立了家庭。它终于不孤独了。”

  ——哦,那思路就跑得有点远了。

  还是来听听第一个不敢下结论的高三同学的问题吧。她只问了一句:“为什么最后一页写‘猫再也没有起死回生过’?”——很好!这是个关键问题。这只猫死了又活,反复100万次,为什么第一百万零一次死了却不再活了?

  在佛教文化中,人死后是要投抬转世的,直到修成正果,才能脱离生生死死的轮回。而修成正果,拥有大慈大悲之心,即“圆满”。猫做了无数次别人宠爱的猫,不管它的主人有多宠它,它实际上仍是别人谋生的工具或陪伴的玩具,它并没有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它只是一个“物”,因此,它的心是死的,就像一潭死水,管他身边那些人怎么折腾,它始终无动于衷。直到做了野猫,成了独立的个体,掌控了自己的生命,拥有了自我,它才会爱。当它与白猫组成了家庭,创造了幸福生活,爱与被爱,付出与得到,它的生命终于圆满了。最后,它会哭了,与从前作为宠物“连一次也没有哭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个故事的确很深奥,适合大孩子或成人阅读。我们可以采用“提问-否定法”进行多角度思考,最终解读得尽可能“圆满”一些。

 

       有些朋友问,孩子到了六七岁突然非常喜欢读诗,除了读古诗,还可以读什么诗?当然,还可以读现代诗。绘本《杰克建了个大房子》和《农夫的孩子》,小朋友一边读一边打着节拍,反复诵读,好玩极了。并且熟能生巧,读了几天,我家读一年级的女儿就仿写了一首诗(见附录),十分开心。

  或许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我们为人父母或老师,不要去干扰他,只承诺他一个快乐的童年,足矣。当他需要什么学习资源,我们就追寻出来,交给他就是了。下面与朋友们分享这几首诗。

  《杰克建了个大房子》

  杰克建了个大房子,麦芽堆在屋子里。

  麦芽堆在屋子里,老鼠偷偷跑来吃。

  猫让老鼠小命丧,就是这老鼠把麦芽吃光光。

  小狗管闲事,咬着小猫跑。

  猫让老鼠小命丧,就是这老鼠把麦芽吃光光。

  头上长角的奶牛过来了,犄角挑得小狗汪汪叫,小狗咬着小猫跑。

  猫让老鼠小命丧,就是这老鼠把麦芽吃光光。

  女孩孤单没人要。

  她挤奶的奶牛有犄角,犄角挑得小狗汪汪叫,小狗咬着小猫跑。

  猫让老鼠小命丧,就是这老鼠把麦芽吃光光。

  破衣烂衫的男孩子,他吻了孤单女孩的嘴角。

  女孩挤奶的奶牛有犄角,犄角挑得小狗汪汪叫,小狗咬着小猫跑。

  猫让老鼠小命丧,就是这老鼠把麦芽吃光光。

  神父把胡子全剪掉,他要为这对新人证婚了。

  男孩吻了孤单女孩的嘴角。

  女孩挤奶的奶牛有犄角,犄角挑得小狗汪汪叫,小狗咬着小猫跑。

  猫让老鼠小命丧,就是这老鼠把麦芽吃光光。

  公鸡高声把晓报,叫醒了胡子全剪掉的神父,他要为这对新人证婚了。

  男孩吻了孤单女孩的嘴角。

  女孩挤奶的奶牛有犄角,犄角挑得小狗汪汪叫,小狗咬着小猫跑。

  猫让老鼠小命丧,就是这老鼠把麦芽吃光光。

  有个农夫种玉米,养了公鸡把晓报,叫醒了胡子全剪掉的神父。

  他要为这对新人证婚了,男孩吻了孤单女孩的嘴角。

  女孩挤奶的奶牛有犄角,犄角挑得小狗汪汪叫,小狗咬着小猫跑。

  猫让老鼠小命丧,就是这老鼠把表芽吃光光。

  《农夫的孩子》

  在我小时候,爸爸是农夫,我曾经为雇主牧过马。

  这儿也咴咴叫,那儿也咴咴叫,

  这里嘶一声,那里嘶一声,到处咴咴叫;

  我可爱的女孩儿啊,你会来亚耳河畔吗?

  在我小时候,爸爸是农夫,我曾经为雇主放过羊。

  这儿也咩咩叫,那儿也咩咩叫,

  这里咩一声,那里咩一声,到处咩咩叫;

  我可爱的女孩儿啊,你会来亚耳河畔吗?

  在我小时候,爸爸是农夫,我曾经为雇主养母鸡。

  这儿也咕咕叫,那儿也咕咕叫,

  这里咕一声,那里咕一声,到处咕咕叫;

  我可爱的女孩儿啊,你会来亚耳河畔吗?

  在我小时候,爸爸是农夫,我曾经为雇主养过猪。

  这儿也咕噜咕噜叫,那儿也咕噜咕噜叫,

  这里咕噜一声,那里咕噜一声,到处咕噜咕噜叫;

  我可爱的女孩儿啊,你会来亚耳河畔吗?

  注意:亲爱的孩子们,上面这首诗,你能接着往下写吗?试试看吧。

  我家女儿仿写了一首《期末考》,越发觉得读诗真是太好玩了。对于儿童而言,阅读是一种游戏,可以现学现用。读儿童诗,不仅富于节奏,而且富于情感,幼儿及低年级小学生说不定一接触,就迷上了呢。让孩子们一起在玩中学吧。

  期末考

  爸爸去商场买了一个大闹钟,

  今天铃铃铃,明天铃铃铃,

  每天铃一铃,把我从睡梦中叫醒。

  期末考这一天,一大早天刚亮,

  顽皮的大闹钟,准时铃铃响。

  背上大书包,快乐进考场。

  老师发卷子,同学忙着答。

  这里刷刷刷,那里刷刷刷,

  到处刷刷刷,一片哗啦啦。

  铃声急急响,匆匆收卷子。

  老师忙忙改,同学哇哇叫。

  考好哈哈笑,考差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