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天时,如我们所知的,所有的植物开始生长。然而植物不是只有在我们所见的大地上生长而已,植物也在地下生长着。

植物的根部,扎入愈来愈深的黑暗之中,进到了地里。根喜欢黑暗,而且需要黑暗。假设你把植物的根暴露在光中,例如在地上挖一个洞,让光照在植物的根上,那么根将会死去,而整株植物也活不了。

植物需要太阳的光和温暖以及大地的黑暗。植物是太阳和大地的孩子。就如同小孩有爸爸和妈妈一样。植物以大地为母,以大阳为父,在太阳和大地之间生活。

——(英)查尔斯. 科瓦奇

短短两天之内,很多人因我的一篇文章《母亲是大地,不是战士》而共鸣。朋友说,“文字映心,于万千人海中穿越时光相见。可否展开讲讲‘母亲——大地’,本立而道生。”坦率地说,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以大地的厚重,我说不清。不过呢,的确引发我的思考。“母亲是大地,不是战士”,对我来说,仅仅是个标题,还是我内心的声音?

从前,我也是一名战士。

我从小伶牙俐齿,能言善辩。我也被当作“战士”来训练。

准备着,时刻准备着。

雄赳赳,气昂昂。

只能赢,不能输,前进,前进,再前进。

因为我是21世纪的接班人。

屡败屡战。愈挫愈勇。

我浑身都是武器。我穿着厚厚的盔甲,左手拿着矛,右手拿着盾。我被训练得反应极快,敌人一抬手,我就知道要干嘛,立即还击,又快又准。痛快!

痛!敌我双方都痛!且不快乐!

生女育儿,让我归位,跟“战士”说再见。

孩子的真,孩子的善,孩子的美,引领你逐渐放下武器。刀枪棍棒统统拿下,挂家里墙上,以备不时之需。那些锈迹斑斑的盔甲也终于叮当作响,化作碎片,掉落一地。

缴械。

终于有一天,不用撑着了。我承认,我是有限的。眼界向前推进500公里。地很阔。

终于有一天,不再向外求索。没错,我本具足。视野向内推进500公里。天很高。

和解。

和对手和解。和孩子和解。和父母和解。和爱人和解。和世界和解。

和自己和解。

最大的受益人,是自己。

感激。

感激那些挫折。感激那些训练我的人。感激当“战士”的经历。正是他们,让我变成今天这样。

我4岁的儿子站在我跟前,一边比划,一边说:

上面是天,下面是地,我在中间。

左边是你,右边是他,我在中间。

… …

向早晨敞开门,请带着爱走出去。

要轻柔地走在地上,让良善留在你的心。

向早晨敞开门,请带着勇气走出去。

要扶助弱小无依的人,为美好而工作。

… …

我问13的女儿,大地有哪些品质?她说:

大地很大,很肥沃,很宽广,很包容。

可以在大地上玩各种游戏。

大地可以养各种植物,可以养各种动物。

大地可以成为科学实验品。

大地可以消化大部分的垃圾。

… …

把孩子的话用一个词总结,不就是“厚德载物”么?是孩子,让人懂得“母亲是大地”。也是孩子内心的期盼。

还有一个东西,让我懂得母亲要像大地一样,那就是故事。有人说,未来让人活下去的,不是食物,而是故事。故事和大地有一个共通的地方,将爱深藏其中。无声无息,不露痕迹地传递。

你只需要提供土壤就好,哪怕是不太肥沃的土壤,扎根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根深了,叶自然茂。

所以。

当我的孩子在幼儿园被火吓到的时候,我讲故事。

当我的孩子在学校“闯祸”的时候,我讲故事。

当我的孩子不敢去找老师的时候,我讲故事。

当我的孩子在学校文具被偷的时候,我讲故事。

当我的孩子和同学相处遇到困难的时候,我讲故事。

……

好了,废话少说。板栗飘香的寒冬里,奉上一盘栗子。

我的孩子在幼儿园被火吓到

4岁的儿子小吉有一天放学回家告诉我,妈妈,今天幼儿园发生火灾了,好大的烟。我说,是吗?发生了什么事?他就说,午睡的时候,有个小朋友玩火柴。我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心想,要是真有啥大事老师就告诉家长了。

结果到了晚上,大概是后半夜吧,我儿子一下就醒了(他睡在我们大床旁边的小床上),大声问我们,如果发生火灾是不是要出去住。我和他爸也立即醒了。他就开始说,火灾很可怕,发生火灾要立即出去,而且不能在家,还不能坐电梯。总之就是说了一串和火灾有关的事情。我起来了,把他抱在怀里,安慰他说,现在没有火灾,现在睡觉。他就反复问,如果发生了火灾,是不是就要出去住,可不可以一直住在外边,不回家了。我说,可以,发生火灾就一直住在外边。过了一会,他又强调,爸爸妈妈,我们就一直住在外边,一直不回家好吗?他就反复强调这件事情,我们就不断跟他确认,我们就在外边住,外边很安全。过了很久他才继续入睡。

从出生到长这么大,小吉半夜惊性还是头一回。第二天早上,他迟迟不醒。我决定睡到多晚都不叫他,跟老师说明会迟到。小吉醒的时候,差不多九点了。他很疲倦的样子,和平常完全不一样。我观察到他的面部表情还是紧张的,眉头紧锁,看起来很累,没有休息好。我决定立即讲一个故事。仅仅用了几秒钟时间,思路就来了。

我坐在小吉身边,他躺着。我开始讲故事:

一只小兔子和他的姐姐在森林里玩,遇到了一只小猪。兔子姐弟对小猪说,森林边上有个山洞,很好玩,你要不要跟我们一起去玩啊?小猪就跟兔子姐弟去了。到了山洞那里,山洞里很黑。那怎么办呢?小兔子就说,不用担心的,我们带了打火机。我们把打火机打开,就可以进去。这时候小猪就很害怕,说,呀,那打火机会不会着火呢?要是发生火灾怎么办?小兔子的姐姐说,没事的,不是小兔子也不是你来用打火机,是我。你看我长这么大了,我可以用的。于是小猪就安心了。小兔子的姐姐用打火机点亮了一个东西,山洞里一下就亮起来了。它们就在山洞里玩得很开心。后来还邀请了别的朋友去,在那里开了篝火晚会,有人还在篝火里烤了一个红薯,红薯真香啊,很好吃。小猪回家后,就把这个事情跟妈妈说了。妈妈听到打火机的时候,也很紧张担心。妈妈说,啊!你们这么小用打火机吗?小猪对妈妈说,不用担心的,不是我们,是小兔子的姐姐。她看起来跟你长的差不多大了呢。小猪的妈妈就很放心了。后来,很多动物经常去山洞里玩,节日的时候,大家一起在山洞前开篝火晚会。

我刚刚讲完就明显地感觉到,小吉眉头舒展了。他叹了一口气,嗨——这样的,就好像他在听我讲故事的时候不喘气似的。然后他就说,妈妈,起床了。

然后就像平时一样上学去了。

后来我和老师交流了这件事情。是有小朋友点火了,一些画,以及放画的框子着了。老师当时也吓了一跳。安慰画被烧坏的孩子,也很严肃说了火的危险。小吉的反应比较大,有的孩子就没有被吓到。

第二天,小吉又要求我给他讲这个故事。我又给他讲了。在我给他讲故事的过程中,他提到火山爆发。我不知道他从哪里听来的。显然他对火还是很在意。我就势又编了一段:

山洞附近就是大海,有一些鸟在大海边玩。有一些候鸟在天上飞来飞去。还有海龟和鱼。有一次,这些鸟飞得特别累,它们想,哎呀,这里要是有一座岛就好了,我们就可以在这里休息休息,然后继续飞。这个想法被海龟知道了,海龟就游到大海深处的火山旁边,对火山说,有一群鸟,希望有一座岛,你能不能造一座岛出来呢?火山想,这个我可以办到啊。于是火山就爆发了,好多的火喷啊喷。等火熄灭后,真的就有一座岛出现了。鸟儿们非常开心,累了就可以在海岛上休息。其他的动物们,小兔子,小猪,甚至坐船到岛上去开篝火晚会。

小吉特别喜欢我补充的这一段。后来他又提到海岸警卫队。我就又加了一段,海岸警卫队的海军们怎么样和鸟,和动物一起玩。

这个故事讲了好多次。整个讲的过程中,我的儿子时不时的提到火这个词儿。我感觉到他越来越放松了。他的情绪里不再是紧张和害怕,而是多了兴奋、好奇、兴趣。

几个月后,小吉说要画画。我就把他画画的专用本子拿出来给他,他就在我旁边的沙发那里画。他画了好多页,这是其中一页。当时我看到了这一页,我就问他,你画的是什么?他就很兴奋,说,我给你讲讲啊,我画了什么。你看见没有,这有个长长的梯子,很高很高。你看到了吗,那有个踏板,就是他涂的很浓的那个部分,只要一踩这个踏板,就嗞——嗞——就有很多水出来。除了左边那一片黄色的是火,还有那上边的星星点点的,他说那也是火。他还说,消防员可厉害了,只要爬上梯子,一按开关,就把那个火给扑灭了。

这幅画是一个信号,我感觉儿子小吉对于火的恐惧彻底解决了。

      我的反思:

我没有去究竟事情的细节是对的,事后证明每个人都会从这件事学习到很多。

我的孩子在学校“闯祸”

女儿终于闯祸了!

主班老师发来微信,说班上一个孩子去戏剧老师办公室,说全班都讨厌这个老师,老师很生气。调查结果是这个孩子听到女儿和另外一个同学议论,说讨厌戏剧老师。后戏剧老师找女儿谈话,大意是自己为了上好课,排好剧,付出很多。有意见可以提出来,老师愿意改正,但这种背后说老师,让老师很难过等。

收到微信,我让自己安静下来,好好想想。一个10岁的孩子评论老师很正常。老师工作很辛苦,希望得到孩子的认可,孩子还不会明白这些成人的道理。但是,这样背后评价老师,的确是个问题,需要我做点什么。也需要给老师一个交代。

女儿放学回家后,我在沙发上沉吟很久,去和女儿谈话。主旨是了解事情的经过,她的感受、想法,并希望她去给老师道歉。女儿以她自己可以处理这件事情为由,不愿过多敞开心扉,也拒绝道歉。倔强中有一些委屈。我有些微的挫败感,似乎我没有赢得孩子的一贯信任。最后我还是表达了无论怎样,我都支持你这个人。

第二天,我继续想这件事。慢慢理出头绪来。我给戏剧老师发了短信:

“亲爱的,J老师和我谈了TT(女儿的小名)的事情,我很抱歉。我知道你一直承担了很多工作,很辛苦。一如既往的感谢。也许孩子到了新的成长阶段,我也常遇挑战。我愿意和老师一起努力。”

     之所以给老师发这个短信,是想表达我的一份认可和家校合作的心愿。晚上很晚的时候,收到了戏剧老师热情洋溢的回信。

去接女儿的路上,我突然意识到前一天的重点放在了让她去道歉上,这样给老师交代了,就算解决了问题。我是在关心我自己,没有真正关心孩子。

接到女儿,我轻描淡写地说:

“我想到一个故事,你想听吗?”

“你自己编的?”女儿对我编的故事更感兴趣。

“对,我自己编的。’

“想听!”。

     “有两个徒弟,一个叫。。。石头,一个叫木头好吗?”我真是随口编的,大意都没想好,但我相信自己的直觉。女儿说好。

“石头和木头跟一个师傅学习九鹰功,九鹰功是一种很厉害的功夫,你知道吧。这个师傅很擅长这个功夫,但有个毛病,脾气不好。石头和木头恨死了师傅,他俩决定不学了,另外找人学。于是他俩到处去找,发现没有人的功夫高过这个师傅。石头和木头只好回来了。石头心想,我是来跟师傅学功夫的,脾气大就大吧,不计较了。木头呢,整天埋怨,认为师傅实在很差。3年过去了,你猜结果怎样?”

女儿哗哗说了,石头学成了功夫,如何如何,木头啥也没学到。

故事到这里似乎就结束了。突然来了灵感。我接着说:

“没错,你说的太准了。石头学成了功夫,后来他也当了师傅,收了好多徒弟,等到他当师傅的时候,他终于理解了师傅当年为什么那么生气。”说完我就不说话了。

     回到家里,我们很高兴的吃我做的酸奶水果点心。女儿大呼好吃。

女儿写作业的时候我看到一则微信,挺有意思,我笑出声。女儿好奇,我说给你念念哈。

“大意是一个孩子数学没考好,回家一副苦脸。爸爸问缘由,孩子说不喜欢数学老师。爸爸说,别人喜欢你你就喜欢别人,别人不喜欢你就不喜欢别人,你被谁控制了?强者不被人控制,弱者才被人控制云云。最后孩子决定做强者,数学成绩一天天好起来。”念完我就闭嘴了。

女儿洗漱,我去套近乎。

“最近在学校开心吗?能打多少分?90分?”

女儿一边往脸上抹面霜,一边随意的搭理着我。

“98分吧。”

“很不错啊。我还是想表达一下,我和你爸爸永远支持你,爱你,如果有不愉快的事情,并且你愿意告诉我的话,我愿意倾听。”

     那一刻,我的内心是很真诚的,我感觉我放下了前一天的挫败感,我不再期待孩子和我交谈所有的事情。

“这样吧,妈妈”她说,“对于我自己能够处理的事情我自己处理,我自己处理不了的事情我就告诉你。”

     我感觉到女儿对我的信任不仅回到了原先的水平线,甚至有些超越了。我继续我的行动方案。

“今天我和妞妞妈妈一起去接你们,我突然有个了发现,你想听吗?”

女儿当然想听,多八卦的开始对吧,女孩最喜欢八卦了。

“我发现不喜欢一个人,放在心里和说出来不一样。比如我心里讨厌JYZ(妞妞妈妈),你觉得对她有伤害吗?”

女儿想了想,说:“没有。”

“如果我告诉你,JYZ这人很烦人,我不喜欢她。你跑去告诉她,王阳(我的名字)很讨厌你。这样对她有伤害吗?”我接着说。

“有!”女儿毫不犹豫地答。

“这之间很大不同对吧?”

女儿表示认可。

女儿上床准备睡觉,我在她床头坐下来。

“对了,你愿意给W老师道歉吗?道歉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为你的行为负责,表达对对方的尊重。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如果你道歉了,这件事就彻底OVER了,不会再对你有任何不好的影响。”我说。

女儿沉思片刻,说:“其实W老师也挺好的,说有问题告诉她,她会改正的。”

“你看,这个角度老师很不错吧。”我赶紧说,“如果你觉得嘴上道歉有些为难,可以写下来。”

“对了,给她写个纸条,放到她办公室里。”女儿兴奋地说。曾经非常困难的道歉变得兴趣盎然了。

“妈妈,你说怎么写呢?”

“你自己明天想想吧。”

     “妈妈你能陪我一会吗?”女儿说。

“当然了。”

女儿躺着,我坐在她床头,挨着她。我们都不说话了。好半天,女儿说:“妈妈,我爱你!”我抚摸着她的头,说:“我也爱你。”

到这里,我知道这件事圆满解决了。

第二天,女儿给我看了她写的纸条,第一遍写错了一个字,还重抄了一遍。

W老师:

对不起,我的行为伤害了你。以后有什么问题我就告诉你。我很欣赏你的态度。

                                                              TT

一个孩子从讨厌一个老师,转而欣赏这个老师。这个过程就叫“成长”吧。

  我的反思:

    处理孩子的事情时,要警惕自己的角度,比如一开始我想快速解决问题,焦点就容易放在我自己身上,而不是孩子。我要怎样快速反馈,老师会如何看待我这个家长。当我真正将焦点放在孩子身上,而不在乎老师如何看待我的时候,问题就解决了。

我的孩子不敢去找老师

女儿上7年级。开学头三天因为回老家参加爷爷的葬礼没有上学。几乎所有科目的老师都换了,她特别喜欢的主班Mr.Hopper老师去了别的学校。

有一天放学回家,女儿显得沮丧而疲惫。

“妈妈,我连着做梦恐龙要吃我。”女儿说。

(在女儿心中,我是她的解梦高手,常常告诉我她的梦)

“最近有什么紧张的事情吗?”我说。

“好几个大作业,有几个作业没弄明白要干嘛。”

“你三天没上学,不明白很正常。去问老师。”

“我不敢!老师是新来的。”女儿苦着脸,眼睛里有泪光闪烁。

我想起来开学这段时间,都是女儿自己去上学,放学自己回家,为了照顾弟弟,常常很晚才能等到我回家做晚饭。

我看着她,说:“你是不是觉得开学这段时间爸爸妈妈都忙,没有照顾到你,你有些孤单?”

女儿点点头,“嗯”一声。眼泪掉下来。

我将弟弟交给爸爸。和女儿一起把所有的作业梳理一遍,中间她还问同学。最后只剩下一个问题点,需要去问老师。

临睡前,我给她精油按摩一下,问她:

“还觉得作业头大吗?”

“不大了。”女儿嘻嘻笑着说。

我决定给女儿创编一个故事。

脑海里翻腾出很多事情。女儿7月底的生日。狮子座。幼儿园毕业的时候老师曾建议晚一年上1年级,我和她爸爸也同意。可是女儿自己不干,一定要上1年级。于是,不管在哪里上学,不管上到几年级,女儿都是班上年龄较小的或最小的。

我想起来前几天我和一个朋友聊起来狮子座的人自我要求完美,需要受到关注。狮子座的孩子最好晚一年上学,可是,又因为ta是狮子座,ta不会选择晚一年。

我还想到前几天女儿兴奋地跟我说,妈妈你知道吗,香奈儿也是狮子座。

故事有了!

老公有事不回家吃晚饭,我决定带孩子们出去吃。我要在吃饭的时候给女儿讲故事。

席间,我对女儿说:

“我想给你讲个故事,听吗?”

“听!”女儿说。看着这个孩子,我内心涌出很多感慨,这是多么乖巧的一个孩子。

“有一头小狮子,ta很喜欢航海旅行。有一年有个航海机会,年满10岁(注:我后来查了狮子的寿命15年左右,这里的这个年龄是我随口说的,我想说一个大于6的数)就可以参加。小狮子刚刚满10岁,其他参加的人都比ta大。”

“10岁以上就可以参加?”女儿插话。

“对!10岁以上就行。爸爸妈妈建议等长大一些再去,可是小狮子不想等了。于是小狮子很高兴地参加了航海旅行。有时候很兴奋,有时候很疲惫。有时候觉得自己快跟不上了,有时候又很骄傲,自己最小,可是还做到了很多事情。

有一天,小狮子累坏了。躺在甲板上睡着了。小狮子做了一个梦,梦见《纳尼亚传奇》(女儿喜欢这个系列电影)中的狮子王阿斯兰来到身边了,甚至还用舌头舔了一下ta的脸。小狮子被舔醒了,睁开眼一看,阿斯兰真的出现在眼前,还微笑着和ta打招呼。小狮子激动坏了。

“阿斯兰,我在大海上航行了3个月!”

“我知道,我都看见了。”阿斯兰说。

“不过,我有时候觉得有些累,我就想如果我等长大一些再参加这次航海旅行会不会更好,你说呢?”小狮子问阿斯兰。

“你不会等的。”阿斯兰平静地说。

小狮子很好奇。

“为什么呢?”

“因为你是狮子!孩子。只不过你有时候会忘记你是狮子。”

“那我要怎样就能常常记得我是狮子呢?”小狮子急切地问。

“你不用时时记得你是狮子,我帮你记着呢。年轻人,好好享受你的航海旅行吧。当你需要想起来你是狮子时,就呼唤我,我就会出现。我帮你记着你是狮子。”说完阿斯兰就消失在大海地尽头了。

小狮子不难过了。反正,只要呼唤阿斯兰就会来到身边。小狮子站起来,伸了一个大大地懒腰,准备去挂帆。

航海旅行也许还要持续半年,也许还要一年,管它呢。反正有阿斯兰记着自己是小狮子。小狮子心想。

讲完了。幼稚吗?”我问女儿。

“还行。”女儿静静地回答。

吃完饭回到家,女儿写作业。收拾桌面的时候,她停下来,叫住我:

“妈妈,我爱你!”

我知道,这个孩子懂了故事,也懂了我。后来,她自己去找老师了。

      我的反思:

青春(前)期的孩子进入人生的“纠结期”。童年已经远去,未来不可知。内在渴望成长,却和外在评价系统发生冲突。父母的陪伴需要更多的智慧。我们必须先相信孩子内在的力量,才能找到激励ta自信的途径。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激励,不需要说教。

我的孩子在学校文具被偷

上初一的女儿TT放学回家,在我开门的一瞬间扑到我怀里。

“妈妈,昨天我把笔袋落在6年级教室里了(学生根据上课内容换教室),放学去找,门锁了,但我从玻璃里看见了笔袋在桌子上。今天一早我本来去拿,结果复印资料没有时间去。等我中午去拿的时候,笔袋还在,但里面的东西都没有了——”女儿又气又急的语气。

“你万万没有想到在学校里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不是?”

“是,我很委屈。我们教室里别人落下的东西一个学期也没有人拿。他们怎么这样?”

“嗯,有句俗话,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我说。

“我要去找他们的主班老师,不行我就去找副校长,再不行我就申请调用监控。”女儿激昂地说。

“好!我支持你。”说完我做饭去了。

“妈妈,我要你给我编一个故事。”女儿在我身后央求道。

我照顾儿子小吉睡觉。女儿在书房喊,妈妈,我做完作业了,你给我讲个故事!

来吧,到卧室来讲。我喊道。

我们娘仨躺大床上,黑着灯。我开始编故事。“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在我脑子里再次闪过。

村庄后面有座林子,林子里住着一只黄鹂鸟,还住着喜鹊、麻雀、乌鸦等各种鸟。蚂蚁也住在这里。有一天,附近的楼房拆了,又种了很多树,林子大了很多,大家都很开心。

黄鹂从市集上买回来一篮子鸡蛋。

“妈妈,是黄鹂蛋。”女儿插话道。

好吧,黄鹂从市集上买回来一篮子黄鹂蛋,走过桥头的时候歇会。回家后黄鹂发现蛋落在桥头那里了。心想,没事,明天去拿吧。第二天,黄鹂去拿蛋的时候发现篮子还在,可是里面的蛋没有了。黄鹂很生气,也很焦急。她去找护林工,请他帮忙看看谁拿走了她的蛋。黄鹂还去找老树精,老树精在这个林子里住了100年,他什么都知道。

老树精见了黄鹂,说:

“年轻人,你看起来很不开心啊。”

黄鹂将自己的蛋被别人拿走的事情告诉了老树精,问他是否知道谁拿了。

老树精说:

“你看到那边楼房拆了吧,林子里多了很多鸟,有一些鸟我也还不太认识。你很讨厌那个拿走你蛋的鸟,是吗?”

“是的,我的确很讨厌。”黄鹂说。

“好吧,年轻人,你先回去吧,有消息我会告诉你。我祝你开心。”老树精说。

第二天,老树精找到了黄鹂。说:

“你昨天走后,有一只鸟来找我,他说昨天在桥头看到一篮子漂亮的蛋。想起来去年的复活节,他希望妈妈给他买些彩蛋,但妈妈没有买。他很失望。如果把这些蛋拿回家是不是就开心了呢?于是就把篮子里的蛋拿走了。说完他就不说话了。我看着那只鸟的样子,说,你没有想到把蛋拿回家后也不开心,是不是?那只鸟说,是!我就祝福他开心,他就飞走了。”

黄鹂也没有说话。

老树精看着黄鹂说:

“看起来你讨厌那只鸟,你也不开心。”

黄鹂点了点头。

“好吧,我也祝福你开心。”说完,老树精就走了。

讲完了。对不起,有点幼稚。我说。没有想到女儿爬过来,拍拍我的背,妈妈,我觉得你讲得挺好的。儿子也凑热闹,妈妈,我也觉得你讲得挺好!

临睡前,我去女儿房间看她。

“妈妈,听完你讲的故事,我觉得好多了。虽然有点幼稚。”女儿说。

   我的反思:

  故事中的老树精是父母的榜样,他接纳所有的孩子,他什么都知道,但是他不替孩子做孩子能做到的事情,不乱出主意,甚至连建议都不给。他祝福孩子。青春期阶段的孩子,需要老树精一样的父母。

我的孩子和同学相处遇到困难

有一段时间,9岁的女儿为班级中一些“帮派”的事情苦恼,比如A帮派说B帮派的坏话,某某同学要控制帮派。女儿不知道如何是好。我和女儿的语文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老师谈到孩子的好,是因为她自己,不是因为别人。我灵机一动,在接女儿回家的路上给她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叫“宝石村”的村庄,每个人都是宝石,但每个宝石都不同。有一天,一颗蓝宝石诞生了,大家举办盛大聚会,庆祝他的诞生。宝石村的宝石们无忧无虑的生活着。蓝宝石渐渐长大,每天很快乐,经常在镜子前面欣赏自己蓝色的光芒。

有一天,村里来一个人,自称是“宝石鉴定师”。说只有经过他鉴定了才能确定到底是不是宝石。大家纷纷前往。因为好奇,蓝宝石也去了,心想着,反正自己是真正的宝石,没什么可担心的。没想到鉴定师竟然说蓝宝石不是宝石,只是块普通的石头。蓝宝石没有理会,回家了。第二天,蓝宝石发觉大家见了他都躲躲闪闪,窃窃私语。蓝宝石一问,才知道大家都在议论他不是宝石这件事。原来鉴定师跟大家说,谁要是说蓝宝石是宝石,就是死罪。蓝宝石很气愤,也有些伤心。他去找他最好的朋友米瑞,你说,我是不是宝石?米瑞看着他,支支吾吾。蓝宝石失望之极。

渐渐的,蓝宝石忘记了自己是谁。不再梳洗打扮,身上蒙上了厚厚的灰尘。看着镜子中没有一点光芒的自己,蓝宝石相信了自己的确不是宝石,只是块普通的石头而已。蓝宝石每天就这样生活着,不再照镜子。但似乎又有些什么东西老想打扰他,让他生活不安宁。有一天,蓝宝石收到一封没有署名的信,信上说:我知道的,你是块真正的宝石!蓝宝石捧着那封信,嚎啕大哭。他哭啊,哭啊,一直哭到自己累着睡过去。

第二天,蓝宝石到森林中去干活,经过湖边的时候,蓝宝石瞥见湖水里有一块漂亮的蓝宝石,闪着蓝色的光芒。蓝宝石心想,这是谁呀,这么漂亮?他回头看看,身边没有其他人呀,难道这是我吗?蓝宝石摸摸自己,湖水中宝石也摸摸自己。蓝宝石发现那块真正的宝石就是自己。原来眼泪将身上的尘土冲洗干净了。

后来,村里走了又来了很多宝石鉴定师,蓝宝石从来不去凑热闹。因为他知道,他是块真正的宝石。

我一口气讲完这个故事。和女儿陷入静默中。我好像触碰到了这个孩子什么,也好像触碰到了自己。这个故事让我和女儿都发现了自己内在的力量。之前我经常对女儿说“我爱你”,讲完这个故事后,我经常说“我爱你本来的样子”。我也对我自己说“我爱我本来的样子”。

这个《宝石村》的故事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成了女儿的护身符,每当遇到需要处理一些关系的时候,她总是从容地对我说,我就是宝石村里的那颗蓝宝石。

   我的反思:

有时候我就想,我们的地球多么像那个宝石村,每个人都不同。但,每个人都是宝石。

︱作者:王阳

    《小学生》杂志(创刊于1970年)、《长腿叔叔信箱报》故事专栏撰写人。心理育儿杂志、心父母等平台故事专题作者。两个孩子的母亲。

目前从事故事育儿方法的创作和推广。

超过10年创编故事经历。师从“故事医生”苏珊·佩罗老师系统学习。擅长治疗性故事育儿方法,将故事应用在亲子生活和养育中。

2004年起,接触并深入学习蒙特梭利和华德福教育理念,研究其在家庭教育中的实践,并通过持续的育儿分享进行传播。

2008年至今,先后跟随魏敏博士、林文采博士、约翰·贝曼博士和沈明莹博士等萨提亚导师系统学习个人成长、亲子教育、家庭治疗及萨提亚专业课程。并有6年实践和传播经验。

点击按钮,一键分享。